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7.4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曳尾泥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寧願貧困而自在的活著,不願尊貴禮遇而備受拘束。參見「曳尾塗中」條。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險些兒早狗烹錡釜,做不得脫頴囊錐,尚兀是曳尾泥塗。」後亦比喻為行為卑鄙齷齪,如龜拖著尾巴在泥地中爬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葉伯芬的曳尾泥塗,大都如此,這回事情,不過略表一二。」
攀炎附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趨炎附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冶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嘆。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舍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貴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貴的客人。《紅樓夢》第五回:「忽聽警幻笑呼道:『你們快出來迎接貴客。』」
以夜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是因為利益在前的緣故。其原文雖作「夜以續日」,其實就是「夜以繼日」的意思。《莊子.至樂》說:地位尊貴的人日以繼夜為獻可替否而思量,對於養護自己的形體就有所疏忽了。
網開三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網開一面」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故國廣巨兵彊富未必安也,尊貴高大未必顯也,在於用之。桀紂用其材而以成其亡,湯武用其材而以成其王。湯1>見祝2>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3>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 〔注解〕 (1) 湯: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
徐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結國君?但大王過來的話,就是接近、尊重士人,這樣不是比較好嗎?」齊宣王聽了很生氣地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說:「當然是士人尊貴!」齊宣王便問:「怎麼說呢?舉個例子。」顏斶便說:「從前秦國伐齊經過魯國,下令不得毀壞賢士柳下惠墓方圓五十步內的一草一木,否則一律殺無赦。又下令說:能砍下齊王人頭者,就能封萬戶侯賜給重賞。可見一國之君的人頭,還不如死去賢士的墳墓。」齊宣王很不高興,但又無法反駁,只好沉默不語。  這時旁邊的大臣都很緊張,對顏斶說:「你趕快上前去吧!大王是大國之君,天下的士人都來投效,四方的諸侯都莫敢不服,是多麼尊貴!而世間的高士,都是住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
背本趨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泣對牛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牛衣對泣」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章》王章字仲卿,泰山鉅平人也。少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初,章1>為諸生2>學長安3>,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4>中,與妻決5>,涕泣6>。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踰仲卿者?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後章仕宦歷位,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書遂上,果下廷尉獄,妻子皆收繫。 〔注解〕 (1) 章:王章(?∼西元前24),字仲卿,西漢泰山鉅平人。元帝時歷官至京兆尹。帝舅王鳳專權,章上書言鳳不可任...
南面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治者地位崇高,擁有廣大之土地。形容一個人的尊貴、富有。《魏書.卷九○.逸士傳.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