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意馬心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參同契》是一本將《周易》易理、「黃老」、「爐火」三者道理參合為一的煉丹修仙之作,因此又稱為《周易參同契》,托言《易經》中的卦象,結合黃老學說,以闡明煉丹(即爐火)的原理和方法,是道教最早有系統論述煉丹的書籍。全書分上、中、下三篇,典源主要在說明內在心性修養的方法。心思必須無所雜念,無所為,才能達到氣和的境界,在動靜之間也要常保平衡,時時調息,於日常生活之中無所間斷。如果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像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就會讓神氣散亂,如此一來,想要修心養性,是不可能的。後來「心猿意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心意不定,不能自持。
|
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不認識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狄氏是個良人心性,見說要他當面見生人,耳根通紅起來。」《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於官場上所用翻譯,什麼制臺衙門、洋務局各處,有各處熟手,輕易不換生人。」
|
麕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紛至沓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紛,眾多。沓,重覆。「紛至沓來」本意是用來形容事情接連不斷地到來。宋朝理學家朱熹在寫給何叔京的書信中指出,孟子以為「浩然之氣」是集義而養成。這種正大剛直的精神,要發自內心確實去實踐,不要預期成效,心裡不可以忘記,但也不可以助長。只要心性矜莊、嚴謹恭敬,平常確實去做,則雖然事物「紛至沓來」紛亂地到來,也無法擾亂智慧和想法!從此,形容事物紛紛不斷地到來的「紛至沓來」,就沿用至今。
|
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樸實忠厚。《管子.五輔》:「敦懞純固,以備禍亂。」《西遊記》第二三回:「那獃子雖是心性愚頑,郤只是一味懞直。」
|
不染一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蹟,他告誡弟子慧滿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還要能明本心,苦行才會有用。而要能明本心,就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性所向,不要迷失。這樣心靈就會常保明亮,而不會有一點斷續間隔。後來「一塵不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品純潔,絲毫不沾染壞習氣。也用於形容非常乾淨,一點灰塵都沒有。
|
本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自身。[例]孟子主張人類心性的本體是良善的。
|
告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孟子》一書中的篇名。篇中極言心性,以矯世厲俗。因首章記告子與孟子辨性之說,故以〈告子〉為篇名。
|
閑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閑無事的時候。如:「他常利用閑暇研習書法以修養心性。」
|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瑣,且天地之理何其龐雜,怎麼可能完全窮盡?於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學者必須先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後,才能夠舉出一例就通曉其他各事,並且將所學到的知識加以融合、貫穿,最後獲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
崇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尊崇信仰。《明史.卷三二○.外國傳一.朝鮮傳》:「東海波臣,惟知崇信釋氏,他未遑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原來徽州人心性儉嗇,卻肯好勝喜名,又崇信佛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