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花天酒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捧花生《秦淮畫舫錄.卷上.紀麗.高桂子》高桂子家青谿側,風情綽約,髮不加澤,肌不留手,當行人也。入平康非所願,而咄嗟又鮮當意者。吾友竹蓀未第1>時,兩心稱契好2>,花天酒地,要誓良殷3>,各有終焉之志。及竹蓀掇巍科後,擬踐其約,而慈闈不欲,且又極於所往。姬之待竹蓀仍如故,嘗私謂竹蓀曰:「情好果堅,雖金石何渝焉!」近聞姬已賃屋僻巷中,門戶重重,難窺春色。竹蓀其何以報姬哉! 〔注解〕 (1) 未第:科舉落第。 (2) 契好:志趣相投。 (3) 良殷:情意深厚、美好。殷,通「慇」。
故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友的情意。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出師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7年與228年)曹魏前,上呈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前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227年),收錄於《三國志》卷三十五,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表明諸葛亮北伐的決心。他在表中告誡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多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興復漢室而努力。蘇軾評《出師表》“簡而盡,直而不肆。《後出師表》作於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在文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其中有“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經...
虛情假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偽做作,而無真實的情意。《西遊記》第三○回:「那妖精巧語花言,虛情假意的。」清.洪昇《長生殿》第一八齣:「一味虛情假意,瞞瞞昧昧,只欺奴善。」
角色扮演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資料 優點1.可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同時學習。2.可適用於廣泛的各類課程。3.指引學生個人認知、情意領域及身體動作方面之發展。4.可提高學生參予之層次。5.可使學生從戲劇之參予延伸到真實生活的體會。6.可激發表演者和觀眾間之興趣。7.允許學生有相當程度之創造性及探索性活動8.提供模擬社會組織,使學生得以探索他的才能。9.可培養團隊精神,並發展主動性。10.可多方面使用社區資源。11.可在任何年級中實施。 缺失1.教師和學生之準備和計畫工作必須十分充足,才能使扮演活動得到應有效果。2.扮演活動必須具高度真實感,才可達到...
情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情意、趣味。唐.王昌齡〈山行入涇州〉詩:「所嗟異風俗,已自少情趣。」
E化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適合高等教育及終身學習的推動。在規劃設計e化學習的時候必須掌握教育的全貌,兼顧教育實施的認知、情意、行為、情境等四大層面,同時注意知識的學習面、動機與意願等情緒面、技能與結果方面以及環境與社會面,讓e化學習更貼近教育的本質,避免產生太多負面的效應。
心有靈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參見「心有靈犀一點通」條。元.于伯淵〈點絳脣.漏盡銅龍套.賺煞〉:「花月巧梳妝,脂粉嬌調弄,沒亂殺看花的眼睛,更那堪心有靈犀一點通。」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澄清價值與觀念,尊重人性尊嚴的價值體系,並於生活中實踐維護與保障人權。具體而言,人權教育著重在認知、情意與行為三方面,讓學生對人權有一恆久、正向且一致的態度取向,將人權內化為普通常識與生活習慣,課程目標為:認知層面:瞭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價值等相關知識。情意層面:發展自己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之正面感受與評價。行為層面: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 分段能力指標<編號說明>下列「a-b-c」的編號中,a代表課程核心內容...
雞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雞作菜,以黍作飯。指招待賓客的家常菜餚,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雲〈贈張徐州謖〉詩:「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