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政治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政治學(politics of education)有系統探討教育領域中各種政治現象的一門學問,包括政治對教育的影響、教育對政治的影響,以及教育中的政治行為。教育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不論是東方或西方國家多以教育作為實施政治目的之重要工具,亦即透過教育可以達成穩定政治局勢,以及富國強兵的效果。近年來,教育人員雖然試圖中立於政治之外,但卻常因為教育體系隸屬於政治體系的一環,讓政治位階長久以來高於教育位階,所以教育也無法全然脫離政治之外。目錄1 起源2 政治對教育的影響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起源教育政治學是結合教育...
行政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僅以第53條概括描述,係因實務上行政事務所涵蓋之範圍廣泛,難以精確界定。 行政院與立法院之互動關係施政監督與國政共同參與關係立法院做為民意機關為防止權力的濫用,對於行政機關應進行政治監督,以增進公共利益,保護人民基本權之實現。提案與審議關係行政院可像立法院提出法律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等,提請立法院議決。預算監督關係行政院提出預算案由立法院審議,已使立法院得以在事前監督決算監督關係行政院提出決算案交由監察院審計部,再由審計部提出審核報告給立法院,為一間接關係。覆議關係若行政院對立法院提出之議案,如:...
條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令、條約、契約或文件中所訂定的事項。[例]政府曾經在訓政時期制定臨時條款,作為當時的施政方針。
街談巷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擾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騷擾人民。[例]便民而不擾民,是政府一貫的施政方針。
長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怙惡不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怙惡不悛」原作「長惡不悛」。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鄰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蔆攦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呂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自彊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強不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汗流洽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孝文皇帝:漢文帝劉恆(西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之子,繼漢惠帝即位。施政採黃老治術,尊行道家的無為而治。仁慈恭儉,廢除殘酷的刑罰。天下豐殷,四境和平。 (2) 勃:周勃(?∼西元169),西漢沛縣人。秦末跟隨劉邦起義,屢立軍功,封絳侯。後平呂氏之亂,迎文帝即位,拜右丞相,卒諡武。 (3) 決獄:判決獄訟。 (4) 錢穀出入:賦稅收支。錢穀,賦稅。
四個堅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共鄧小平在西元一九七九年三月所提出的施政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馬列主義及毛澤東思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