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4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位課程時,希望能透過在各學習領域的基本教學時數與彈性學習時間的運用,將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實於日常課程實踐之中。 課程目標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著重於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在認知面,藉由瞭解性別意涵、性別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性別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在情意面,發展正確的性別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整合三個層面,可以推衍出以下六項課程目標: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發展,並突破性別的限制。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並發展長處。消除性別歧視與偏...
低聲下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論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他專為尚未啟蒙的兒童編寫了《童蒙須知》,對於學童日常生活的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清潔、讀書寫字等言行舉止,都有嚴格的規範要求。其中在〈語言步趨〉篇中提到,為人子弟,要「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諠鬨,浮言戲笑」。就是說:作人子弟,要尊敬長上,態度要恭順,聲音要柔和,說話要詳細緩慢,不可以高聲諠譁,誇張嘻笑。「低聲下氣」是直接摘自此處的成語,用來形容說話恭順小心的樣子。
動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日常生活的起居作息。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五.民俗》:「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門。」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驗的分數與興趣、態度與人格特質有關;換言之,個人學習經驗有助於激發創造性思考。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與日常生活的創造性成就之關係並不明顯,仍然需要進行有系統的效度研究。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是此測驗系列的原來組合,包含語文組合(7個分測驗)與一圖畫的或圖形的組合(3個分測驗)。第一個組合稱為「以文字思考的創造」;第二個組合稱為「以圖形思考的創造」。為了激發受測者接受測驗的動機,測驗需在和諧氣氛之下進行。這些測驗適用於幼稚園到研究所學生,並且有兩套複本可供使用。李乙明於2006年,修訂陶倫斯在1990年所編製的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
家常便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中的日常飯食。《野叟曝言》第一四回:「就是家常便飯,收拾出來罷。」後比喻常見或平常的事情。如:「對他來說,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飯。」也作「家常茶飯」。
人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權利。1-2-2知道人權是普遍的、不容剝奪的,並能關心弱勢。1-2-3說出權利與個人責任的關係,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1-2-4舉例說明生活上違反人權的事件,並討論發生的原因。1-2-5察覺並避免個人偏見與歧視態度或行為的產生。1-3-1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1-3-3瞭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1-3-4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1-3-5搜尋保障權利及救援系統之資訊,維護並爭取基本人權。1-4-1探討違反人權的...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知識。當前學校教育明顯地偏重前者而忽視後者。感性的求知模式在分科嚴謹的學術領域一向不受重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卻不能忽視它的存在。根據Brunner (1985)的看法,敘事式的求知對於日常生活中「意義」的瞭解很有貢獻。Noddings (1991) 也主張,人際推理是開放、彈性而有回應的,它受到互為主、客體的思維者對彼此關係的態度所影響,有明顯的依附與連繫,而不是隔閡與抽離。「家政」關心...
乘法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2的意義是相同的,但2X3與3X2卻隱含的不同的涵義。 應用問題當瞭解基本的乘法計算後,則可配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學習當中,因此搭配使用應用問題,將可使學生確實了解乘法,以及乘法之用途,並且使其印象更深刻,達到學習的目標。(註1) 直式的表徵在了解乘法後,學生可運用直式去計算出更為複雜的問題,因此老師應解釋直式的意義,也就是兩個相乘的數可用垂直的方式來排列,並且個位數與十位數分別對齊,接著則將相乘的結果寫於橫線之下,即是把橫線視為等於的涵義。另外,當十位數與十位數相乘時,會先將個位數乘的結果寫下,接著再依序寫下十位...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久之,乃至。」出來見客時卻故作不在意:  常服悴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她故意穿著日常服飾不盛裝見客,也不刻意打扮,乃是因其性格「貞慎自保」,以禮教自守,雖然對救她全家一命的張生不無好奇之心,卻不失端凝之態,對母親的強迫表現出:  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所表露出來的幽怨之態,更是惹人憐愛!而面對張生的言詞挑逗,亦不假以辭色。由此可見,鶯鶯對傳統的禮教是如何地遵守奉行,但是為何有後來的「自薦枕席之事」呢?筆者以為原因有三:1. 張生「性溫茂,美風容」,論外表是個翩翩佳公子,又「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
布帛菽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帛,指布匹衣物。菽粟,指豆、稻等日常食物。布帛菽粟比喻雖屬平常,卻連一日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