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循。《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資治通鑑.卷六八.漢紀六十.獻帝建安二十四年》:「繼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臨雍拜老,橫經問道。」
|
陳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參考文獻《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典論·論文》
|
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抵觸。如:「牴牾」。《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歎,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
|
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觸犯、冒犯。《資治通鑑.卷六三.漢紀五十五.獻帝建安五年》:「公貌寬而內忌,不亮吾忠,而吾數以至言迕之。」《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笑問:『何迕巧娘?』生言:『不自知罪。』」
|
求福禳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禳,祈求消除災禍。求福禳災指祈求神靈降福,消除災害。漢.荀悅《前漢紀.卷一三.武帝紀四》:「若夫神君之類精神之異,非求請所能致也,又非可以求福而禳災矣。」
|
利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利於國家的事物。《老子》第三六章:「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漢.荀悅《漢紀.元帝紀上》:「賞罰者,國家之利器也,所以懲惡勸善,不以喜加賞,不以怒增刑。」
4.指兵權。《後漢書.卷五七.杜欒劉李劉謝列傳.劉陶》:「妄假利器,委授國柄,使群醜刑隸,芟刈小民。」《資治通鑑.卷五九.漢紀五一.靈帝中平六年》:「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
|
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傳授學識的教師。晉.袁宏《後漢紀》卷二三:「蓋聞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故欲以素絲之質,附近朱藍耳。」
|
發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開端。《文選.張衡.南都賦》:「滍、澧、濼、濜,發源巖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
|
坐而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立馬萬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28∼376),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瑜馬上作書,欲與韓遂,瑜馬上具草,頓筆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筆欲改之,卒無下筆之處也。另可參考:《典略》(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書》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