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態的嚴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討論,或尚待解決者。如:「犯罪問題」、「公害問題」。
推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邏輯的思考方式。由已知或假定的前提來推求結論,或由已知的答案結果,反求其理由根據。凡由因以求果、由果以溯因、由現象以歸其原理、以原理說明現象等,演繹、歸納、類比的思考活動,皆稱為「推理」。現運用於心理學、犯罪學、偵辦案件上,有很大的幫助。
疏而不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疏而不漏比喻法網雖寬大鬆散,但絕不會讓犯罪者逃脫。《北史.卷九四.高麗列傳》:「暨箕子避地朝鮮,始有八條之禁,疏而不漏,簡而可久,化之所感,千載不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天網疏而不漏,張敏這廝呵!你為人太不悛,從前作過,赦後結冤,萬剮凌遲誰見憐!」亦指內容簡要卻不遺漏。《隋書.卷一八.律曆志下》:「疏而不漏,綱要克舉。」唐.劉知幾《史通.卷五.補註》:「范曄之刪後漢也,簡而且周,疏而不漏,蓋云備矣。」
殺人越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武王將殷地分封給康叔時,發布了一篇〈康誥〉,內容是訓勉康叔要如何治理國家。大意是說:文王明德慎罰,愛民任賢,才得以受天命,滅殷國。現在將殷地封給你,希望你能遵循文王之道,任賢能、尊古訓、順民心,將封地治理好。治理百姓是不容易的,特別在刑罰的輕重,更要謹慎小心,刑罰合理公平,人民才會信服。如果是自發性的犯罪,搶劫作亂,殺人搶劫,強橫地為非作歹而不怕死,這種盜賊,就應該殺死。後來「殺人越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殺人搶劫。
就地正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犯罪所在地執行死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因為案情重大,並且是積案纍纍的,就辦了一個就地正法。」
得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犯罪。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得罪風霜苦,全生天地仁。」
假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刑期未滿的受刑人,因表現良好,符合法令所規定的條件,得暫時釋放出獄,稱為「假釋」。出獄後,於殘餘刑期內或規定期間內未再犯罪,則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完畢論。[例]他獲得假釋後,立志重新做人,不再重蹈覆轍。
整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理散亂的事物使不紊亂。[例]打擊犯罪,整頓交通,都必須持之以恆,不可只有五分鐘熱度。
少年矯正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教育之雙重功能,其採用的教材必須針對學生需求另行編輯;至於師資除具有一般教學專業知能外,尚須具備犯罪防治、矯正教育,以及法治等方面的知能,才能達到教育效果。政府依據「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之規定,乃計畫在民國八十八學年度先於高雄及新竹設立少年矯正學校,為適應學生特殊性,其中設有高中部、高職部、國中部、國小部及短期特別教學部;至於其組織,為因應實際需求,則設有教務、訓導、輔導、總務四處、警衛隊及醫護室等單位。未來將根據社會實際需求,陸續設立少年矯正學校。由於少年矯正學校之設置,毫無前例可尋,其成效如何,亦難論...
屈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人侮辱。《文選.李康.運命論》:「驅驟於蠻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門。」《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我本沒犯罪,你們把我提來這般屈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