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28.3104 ms
共 16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離性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離性疾患(dissociation)解離是指個體無法在意識層面上統合或運用認知、情緒、動機和其他生活上的經驗。[註一] 解離性疾患的類型1. 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意指患者無法回憶起關於個人的重要事件,這樣的事件是大多是屬於創傷事件。但是患者並非永遠遺忘事件,可能...
|
解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說明。《史記.卷六○.三王世家》:「謹論次其真草詔書,編于左方,令覽者自通其意而解說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如今既有這十二字謎語,必有一個解說。雖然我自家不省得,天下豈少聰明的人?不問好歹,求他解說出來。」
|
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停止爭執,歸於和平。《三國演義》第七回:「見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
|
解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除兵陣的圍困。唐.李嶠〈箭〉詩:「漢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圍。」《三國演義》第三二回:「從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從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營,必解圍也。」
2.解除受窘的困境。《晉書.卷九六.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傳》:「凝之弟獻之嘗與賓客談議,詞理將屈,道韞遣婢白獻之曰:『欲為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鄣自蔽,申獻之前議,客不能屈。」
|
講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解說分析。《宋史.卷三二九.常秩傳》:「秩長於《春秋》,至斥孫復所學為不近人情。著講解數十篇,自謂『聖人之道,皆在於是。』」
2.和解、講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
|
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判別。《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紅樓夢》第七三回:「我不聽見便罷;既聽見,少不得替你們分解分解。」
2.解說。如章回小說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3.解決、了結。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他也有風情有手策,你也會圓成會分解。」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從來不受私,早分解了這蹺蹊事。」
4.化學上一化合物因化學作用生成二種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時,稱為「分解」。如碳酸鈣加熱分解為氧化鈣與二氧化碳。
|
解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解愁悶。唐.白居易〈洛下寓居〉詩:「秋館清涼日,書因解悶看。」《老殘遊記》第一三回:「你別哭呀!我問你老底子家裡事,也是替你解悶的。」
|
解決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哲學方面,「解決問題」係指在問題情境下,經由思考、推理而達到目的的歷程。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個人覺察到一種「有問題但不知如何解決」的困境。因之「問題」係主觀的看法;如果個人不進入情況,沒有感到困惑,則任何問題均不構成問題,因此也沒有解決問題的必要。
概括的說,科學偏重探討「如何」的問題,而哲學則企圖解答「為什麼」的問題。因此科學家,尤其是心理學家對於「解決問題」所最重視的主題是:個人面對情境時,如何理解問題的性質,如何確定求解的目的,如何運用既有資源去思考、推理,找到適當的方法,以解決問題,達到目的、美國學者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曾用邏輯分析的方法... |
解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頤,下巴。解頤指笑得下巴脫落。形容人開懷而笑。《漢書.卷八一.匡衡傳》:「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聊齋志異.卷一.嬌娜》:「聽其聲,可以解頤。」也作「解顏」。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