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9.99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消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怒氣。[例]時間一久,他自然會消氣的,那時再勸他比較有用。
千金敝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慢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速度比較慢或停站次數較多的火車、汽車,稱為「慢車」。
笨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鈍、不伶俐。如:「像他這種反應比較笨鈍的學生,更需要老師耐心教導。」
識塗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有經驗,對情況比較熟悉的人。見「老馬識途」條。
肉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在餃子、包子或糕餅裡面的肉。如:「大伯比較喜歡吃包肉餡的水餃。」
刀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子切割過的痕跡。如:「先在魚身上劃幾道刀痕,烹煮時會比較容易熟。」
比物連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相類的事物聯繫一起互為比較聯想。《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鄒陽辭雖不遜,然其比物連類,有足悲者,亦可謂抗直不橈矣。」南朝梁.沈約〈奏彈御史孔橐題省壁悖慢事〉:「比物連類,非所宜稱。」也作「連類比物」。
構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學歷史比較法中的一種方法。利用親屬語言中同一個詞在形式上的各個變體加以比較,再利用語音規律,模擬出此詞在這些親屬語言的基礎語中可能的早期形式。
隔靴之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