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旰忘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色已晚卻忘記要吃午飯。形容非常勤奮辛勞。《南齊書.卷三四.虞之傳》:「今陛下日旰忘食,未明求衣,詔逮幽愚,謹陳妄說。」《周書.卷四○.顏之儀傳》:「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食,猶恐萬機不理,天下擁滯。」也作「日昃忘食」。
假面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厚紙或塑膠壓製,做成人臉或其他各種形像的面具。初時用於舞臺化妝,後多用做具。
非同兒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別重要、嚴肅的事,不同於兒童的遊戲笑。《紅樓夢》第六五回:「但終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兒戲。」
連連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把具有相同性質或相同的符號連在一起的遊戲。如:「每次連連看,他總是第一個完成。」
拈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弄。如:「她手中拈弄著一朵小花。」
打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打趣、開笑。《紅樓夢》第九九回:「這是怎麼說呢!我說個笑話給姑媽解悶兒,姑媽反倒拿我打起卦來了。」
頂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骨牌法。的人輪流出牌,出牌時須花色相同,點數相銜接方可,接不上的人則從手中的牌選一張扣下,終局以所扣點數最少者為勝。《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大家吃了早飯,拿了副骨牌,四家子頂牛兒。」也稱為「接龍」。
背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聚沙之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聚沙成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瑪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下不了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陷入困窘的處境。如:「他的笑開得太過火,弄得小李下不了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