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改調解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後來「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
|
一言半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辭極少。《朱子語類.卷一一.讀書法下》:「近來學者有一種則舍去冊子,卻欲於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也作「一言半字」、「一言半語」。
|
一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六藝之一。《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
西藏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西元七世紀起在西藏發展的佛教。為佛教三大傳統之一,以藏文為聖典語言。原只盛行西藏、蒙古,如今弘揚全球。其教學特色在綜合小乘與大乘的波羅蜜多乘、金剛乘,見解上以中觀為究竟,法門則以密續為主流。藏經分《甘珠爾》、《丹珠爾》兩部分,前者指佛語,包括經和律,後者乃是印度佛教大師的論著。主要教派有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宗。各有嚴密的寺院組織和學經制度。俗稱為「喇嘛教」。
|
小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學者戴聖。參見「戴聖」條。
|
院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研究院設院士,先由各大學及學術機關等,推出對學術研究有成就的學者為候選人,再由該院評議會討論後,提交院士會議投票選定。
|
西突厥史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法國學者沙畹(E. Chavannes)著,馮承鈞譯。全書分〈緒論〉、〈西突厥列傳〉、〈關於西突厥的其他史料〉、〈西突厥史略〉等四篇,並予注解。
|
道聽途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
|
心迴意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為宋代大儒,門下學生很多,他與學生之間的問答討論,多被收錄在《朱子語類》一書裡。〈訓門人〉一章所錄為朱子對門人的訓示,其中記載了一段他對魏元壽問《大學》的應答。朱子藉著這個機會,對當時的學者批判一番,他說道:當今學者的通病在於「先立私意」、「主張己說」,他們引用聖人言論,不過是藉以接續自己的學說,而非真正汲取聖人話中真義。朱熹又說:人在一天裡,內心的私心意念可說是不曾中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揣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
|
穴見小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見識狹小的學者。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六.孔廣森》:「竊師氏旁要之算,而耳聽下士,穴見小儒,不知五五之開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