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0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遊釜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枉2>,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3>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義,實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 〔注解〕 (1) 荒裔:指荒涼邊遠的地方。裔,音 |ˋ,邊遠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須臾閒:極短的時間。閒,音ㄐ|ㄢ,同「間」。
浮雲富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富貴如浮雲。語本《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比喻把名利、地位看的很輕。《老殘遊記》第六回:「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為無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著一個鐵君,真是浮雲富貴。」
皮毛之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7 參考資料 出處《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饑,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故事春秋時,晉國有一次發生內亂公子夷吾逃到秦國,為了取得秦國對他當國君的支持,夷吾允諾事成之後,割讓五座城池給秦國。後來,他果然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國當了國君,稱晉惠公,但沒有履行諾言割城。 不久,晉國遭到災害,糧食歉收,晉惠公向秦國商量求購糧食。 秦國沒有因他背約失信而拒絕,仍然答應了他的...
中流底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 (2) 濟:過河、渡河。 (3) 黿:音ㄩㄢˊ,動物名。似鱉而大,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白色,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生活於河中。 (4) 驂:音ㄘㄢ,古代在車旁駕車的兩匹馬。 (5) 挈:音ㄑ|ㄝˋ,提、舉。〔參考資料〕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
從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其所好」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則學孔子也。」「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然則有同與?」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1>、子貢2>、有若3>,智足以知聖人,汙4>不至阿5>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體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直道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正直之道對待他人。《隋書.卷七一.誠節傳.馮慈明傳》:「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義之言,非所敢對。」
戶告人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戶通知告曉,使人人知道。漢.劉向《古列女傳.卷五.梁節姑姊》:「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
不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忠誠、不忠心。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悌以不教誨之過。」《三國演義》第五三回:「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從善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韓獻子三人卻勸他說:「我們是來援救鄭國的,鄭國的危機解除,我們不但不退兵,還去攻打蔡國,已經是不義之戰了,現在還觸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是最適當的行為。典源又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的故事在此處則是表述楚國的公子比不得民心...
六四天安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八九年四月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最初由大學生與民眾組織追悼胡氏的紀念活動。接著發展成為學生運動,要求中共肅清腐敗,加速民主化。最後擴大為全民民主運動。六月四日中共當局派出軍隊,鎮壓在天安門廣場的民主運動。此次事件即稱為「六四天安門事件」。如:「對於中共處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殘暴手段,所有自由世界的國家,莫不義忿填膺,同聲譴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