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舊時認為子女受到父母懲罰時,輕打就忍受過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傷而陷父母於不義,這是為人子女的孝順態度。《隋唐演義》第九四回:「古人有云:『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此不過謂一家父子之間,教訓督責,當父母盛怒之時,以大杖加來,或受重傷,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貽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暫行逃避,所以說大杖則走。」也作「大杖則走,小杖則受」、「小受大走」。
簡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演習訓練。《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息夫躬》:「簡練戎士,繕修干戈,器用盬惡,孰當督之!」《蕩寇志》第二四回:「遂簡練軍馬,觀看動靜。」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都不存在了,毛又要長在那裡呢?語出《左傳.僖公十四年》:「冬,秦饑,使乞糴于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後比喻事物互相依附存在。也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小懲大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意謂受到小懲罰,而有大警誡的作用,可免將來再重犯過錯。《魏書.卷九七.島夷桓玄傳》:「猶冀玄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據江湘,擅威荊郢。」也作「小懲大戒」。
勝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致勝的地形、位置。《管子.七法》:「不禮,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故賢知之君必立於勝地。」《新唐書.卷一四八.王承元傳》:「承元據勝地為鄣,置守兵千,詔號臨汧城。」
傷天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害理傷天注音︰ㄏㄞˋ ㄌ|ˇ ㄕㄤ ㄊ|ㄢ漢語拼音︰hài lǐ shāng tiān釋義︰即「傷天害理」。見「傷天害理」條。 01.《醒世姻緣傳.第三四回》:「所以古來達人義士,看得那仁義就是泰山般重,看得財物就如糞土般輕,不肯蒙面喪心,寡廉鮮恥,害理傷天,苟求那不義的財帛。」 參考詞語︰喪天害理注音︰ㄙㄤˋ ㄊ|ㄢ ㄏㄞˋ ㄌ|ˇ漢語拼音︰sàng tiān hài lǐ釋義︰猶「傷天害理」。見「傷天害理」條。 01.《老殘遊記.第七回》:「話說老殘與申東造議論玉賢正為有才,急於做官,所以喪天害理,至於如此,彼此歎息一回。」
小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揚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誇大其辭。《大戴禮記.文王官人》:「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
魚遊沸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枉2>,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3>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義,實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 〔注解〕 (1) 荒裔:指荒涼邊遠的地方。裔,音 |ˋ,邊遠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須臾閒:極短的時間。閒,音ㄐ|ㄢ,同「間」。
魚游釜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侵枉2>,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3>耳。今聞明府之言,乃嬰等更生之(晨)〔辰〕也。既陷不義,實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綱約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嬰深感悟,乃辭還營。 〔注解〕 (1) 荒裔:指荒涼邊遠的地方。裔,音 |ˋ,邊遠之地。 (2) 侵枉:侵犯冤陷。 (3) 須臾閒:極短的時間。閒,音ㄐ|ㄢ,同「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