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貶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官吏遭貶謫斥逐。《後漢書.卷六五.皇甫張段列傳.皇甫規》:「凡諸宿猾、酒徒、戲客,皆耳納邪聲,口出諂言,甘心逸遊,唱造不義。亦宜貶斥,以懲不軌。」唐.柳宗元〈對賀者〉:「凡吾之貶斥,幸矣。」
阿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其所好」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則學孔子也。」「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然則有同與?」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1>、子貢2>、有若3>,智足以知聖人,汙4>不至阿5>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體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
必不得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萬不得已。《論語.顏淵》:「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唐.權德輿〈世祖封不義侯議〉:「布之威懷,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則仗大順以討之,出師以征之。」
飛黃騰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三公後,寒飢出無驢。文章豈不貴,經訓乃菑畬。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注解〕 (1) 骨骼成:指長大成人,能自立於社會,並有所成就。 (2) 飛黃:傳說中的神馬。 (3) 騰踏:飛行絕跡。形容神馬飛馳而去,似足不踏地,地面不留蹤跡。 (4) 蟾蜍:動物名。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體型肥大,性遲緩,不能鳴,常棲於陰溼之地。皮膚有疣,可分泌毒液。在此比喻不成材的庸人。
欲蓋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錄下來,反而留下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牽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專門拉攏男女搞不正常關係的牽線人。《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婆子只為圖這些不義之財,所以肯做牽頭。」
黈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綿。舊時加於冕的兩旁,使耳朵不妄聽不義的言語。《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文選.張衡.東京賦》:「夫君人者,黈纊塞耳,車中不內顧。」
季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手〉為代表;第四種是充滿幽默、嘲諷的寫實主義作品,以犀利、深富社會性的嘲弄筆調,來針砭社會的不平、不義;以〈雞〉、〈拾玉鐲〉為代表。
習與性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書經.太甲上》:「茲乃不義,習與性成。」長期習慣於某種環境,就會養成某種性格。《梁書.卷三三.王筠傳》:「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後重省覽,歡興彌深,習與性成,不覺筆倦。」也作「習以成性」。
病在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病入膏肓」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于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于秦1>,秦伯使醫緩2>為3>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4>,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5>之上、膏6>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7>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注解〕 (1) 秦:春秋時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地約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