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價值澄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實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價值澄清法可透過教學活動安排,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已奠定良好的公民基礎,值得教師再度重視與使用。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價值澄清法英文關鍵字:values clarification參考書目: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68-169,臺北市: 高等教育。由Raths和Simon兩人所提倡(Value Clarification)。強調價值是個人的經驗,重視決定人類行為價值的內在因素,非外在因素。遵守人本原則,認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且重視價值選擇...
|
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勞苦。《書經.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
|
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用紙或錫箔糊成元寶狀的祭奠用品。如:「冥錠」、「香燭紙錠」。
|
將信將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據《李遐叔文集.卷四》引)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1>,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為之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注解〕
(1) 沒:音ㄇㄛˋ,死。通「歿」。
|
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民俗稱喪事每七日設奠一次為「作七」,由頭七到尾七共需進行七次,稱為「七七」。《北史.卷八一.儒林傳上.孫惠蔚傳》:「從綽死後,每至七日至百日,靈暉恆為綽請僧設齋行道。」《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斷家私》:「善繼只是點名應客,全無哀痛之意,七中便擇日安葬。」
|
隆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盛大而鄭重。《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三學的人,聽見老師如此隆重,也就紛紛來祭奠的,不計其數。」
|
祭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祭奠、敬拜
|
完全中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的平衡。 完全中學實施要點 課程規劃目標a.培養學生基本學科能力。b.發展學生人文與科技素養。c.奠定學生繼續進修的基礎。d.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發展。e.強化學術或職業知能。f.培養學生生涯規劃能力。g.培養學生思考溝通及解決問題能力。h.培養學生就業與求知的興趣與能力。i.培養學生履行社會與公民義務的能力。j.學校社區化及平衡城鄉差距─〉教育目標。 課程規劃原則a.採六年一貫制規劃,參考國中、高中、高職及五專課程,即由中一至中六進行課程規劃。b.中一至中六加強科目內容之連貫和銜接。c.配合學生身心發展及課程的統整、試...
|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编辑本段 回目录 韦应物 - 职业生涯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编辑本段 回目录 韦应物 - 个人荣誉...
|
半信半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據《李遐叔文集.卷四》引)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1>,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寢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為之愁,草木淒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注解〕
(1) 沒:音ㄇㄛˋ,死。通「歿」。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