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81 ms
共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名稱,聲音是一種機械縱波(波是能量傳遞的形式,它有能量,所以能產生效果。) (註1)3. 聲音的本質是波動,受作用使空氣發生震動,正常人能聽見20Hz到20000Hz的聲音。而老年能會降低到10000Hz的聲音。人們把高於20000的聲音稱為超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稱為低聲波。(註1) 音量指聲音的強弱,通常與共振有關,尤其是在樂器中。音量由超聲波的壓力而定。大的壓力變化產生強因;低的壓力變化產生低音。(註2) 音色聲音的特質。音色又稱音品,由聲波的波形(指聲波中變化的圖形)來決定,平穩的壓力變化產生柔和的音色,而...
|
關漢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自己的威武和正義懾服了魯肅,保衛蜀漢的利益。關漢卿的雜劇反了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對元代社會生活中帶有本質意義的一些問題反映得尤為深刻、集中。關漢卿是一個有丰富的舞台藝朮實踐經驗的戲劇家,很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在他筆下的大多數人物都個性鮮明、血肉飽滿。他不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性格,而且還非常善于通過細致深入的內心描寫來提示人物的性格。關漢卿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語言大師,他非常善于吸收和提煉生活中生氣蓬勃的語言,用來丰富自己的藝朮表現力。他在運用語言上十分重視語言的個性化,或豪放,或典雅,或通俗,或嫵媚,都按照人物的性格,運...
|
文化霸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此一範疇中,樹立我族文化與他族文化的差異,藉以證明我族與他族的存在確實是具有不同意義的。因此,文化本質上便具有強調某一種精神思維方式或者物質生活模式是優於其他模式的,文化霸權便以此特性,試圖以自身之優越,無形中號召他人的跟隨。而初期的文化目標便是讓自身和其他族群發生連結,進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說服。而文化霸權大業已成後,就會開始築起文化的高牆,以此確保此自身文化不會受到其他文化的挑戰而有所動亂,再而開始對外擴張、文化侵略於無形,與我文化不同道者即是不文明的、蠻荒的,至此儼然形成文化的帝國主義。(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
蕭麗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寫方法。蕭麗紅想表現出女子在社會文化下,想要展現自我時的種種困境,頗具女性意識,也關心到女性生命的本質。以女性情誼來探討蕭麗紅的作品,可以發現文本當中的豐饒,更可以感受女性之間純粹感情的美好。 著作:一九七五年,蕭麗紅出版了第一本中篇小說《冷金箋》發跡於文壇。一九七七年,第一部長篇小說《桂花巷》在聯合報連載,深獲好評,使她受到文壇的矚目。一九八O年,她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得聯合報第一次頒發的長篇小說獎,並引起文壇廣泛的注意。此後,她又出版了《桃花與正果》、《白水湖春夢》兩部小說。作品皆身最受閱讀群眾的喜愛,且暢銷至今...
|
可塑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質在外力或高溫、高壓等條件作用下,產生形體變化但卻不失本質的特性。如黏土、塑料、金屬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例]因為金、銀擁有高度延展性,可塑性高,所以常被用來做成各種飾品。
|
外在動機(extrinsic_motivation)內在動機(intrinsic_motiv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ion)第二是個體的能力勝任感(feeling of competency)。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的本質與區別
|
創造性解題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事實?3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蒐集、分析、研究資料以便能達到控制及定義問題的本質。用什麼方法可以…?哪些資訊我可以蒐集?從什麼管道能找出處理問題方式?哪些是這個事件的問題?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問題?要達到問題解決的結果是什麼?4發現構想(Finding Ideas )群策群力,集體腦力激盪,思考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我有沒有更多的想法?不同的想法?與眾不同的點子?那個想法最有效?那個想法最特別值得一試?5發現解答(Finding Solutions)列出標準評估構想的標準,抉擇出最佳解決問題構想。哪...
|
實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現象的本質、真實性。《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也作「法性」、「真如」。
|
異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人類徹底與本質分離。從事生產性勞動是將人類本質體現的方式,它讓人類的潛能、想像力和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馬克斯認為當工作發展至十九世紀的工業化社會後已大大不同於之前的社會。不再是人類潛能的充分發揮,工人為了生存而工作。對這群無力抵抗的大眾而言,是個可怕的經驗:身體不適、心靈空虛和精神麻木。可分為下列四個階段:目錄1 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2 生產過程的異化3 同僚工作者的異化4 人類潛能的異化 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的產品不屬於工人而是隸屬於資本家,這...
|
萬有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萬有引力1.1 發明小故事1.2 為什麼感覺不出萬有引力作用1.3 參考文獻 萬有引力 是解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引力的定律。兩物體間引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的品質的成積成正比,與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而與兩物體的化學本質或物理狀態以及仲介物質無關。(註1) 牛頓發現任何兩質點中都會有彼此吸引的力,稱為萬有引力或重。兩質點間的引力,和兩質點的質量乘積成正比,和兩質點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註2) 發明小故事某秋天,牛頓坐在自家院子的蘋果樹下,正在苦思冥想一個由來,長期以來,他一直認為,一定有某種神祕的力量存在,是這種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