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為春秋三傳,再加上《周禮》、《禮記》、《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提倡《孟子》之書。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於是本為子部書的《孟子》也升格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十三經因而得名。明代李元陽刻十三經注疏,十三經之名完全確定。清朝乾隆帝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1815年學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在儒學典籍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影響較小的分類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一經”,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
光明磊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磊落」是光明坦直的意思,「光明磊落」則是心地光明無私,胸懷坦蕩。此語見用於《朱子語類》。朱是南宋的理學家,《朱子語類》這本書即記載他與門人弟子間的對話。有學生問他有關易經卦辭的問題:「《易經繫辭》裡說『卦有小大』,舊說是《易經》裡的『大畜』、『小畜』、『大過』、『小過』四個卦,但就是只有這四卦嗎?」朱回答:「應該是說凡是好的卦都可稱為大,不好的卦都稱為小,所謂『卦有小大』,就是卦有好有壞,就像人也有分好壞一樣。光明磊落的人就是好人,昏庸詭詐的人就是壞人。」「磊落」即是指坦然寬大的樣子。《晉書.卷一○五.石勒載記下》就有這樣的用法:「大丈夫行事當礌(同『磊』)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礌礌落...
百尺竿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尺竿的頂端。比喻達到極高的境界,多用來勉勵人的成就雖達登峰造極的境地,仍須努力上進。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宋.朱〈答鞏仲至書〉:「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元.張養浩〈折桂令.功名百尺竿頭〉曲:「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個乾休。」也作「百丈竿頭」、「萬丈竿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旅館。《宋史.卷四三○.道學傳.黃榦傳》:「時大雪,既至而它出,榦因留客邸。」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蔡邕(西元132∼192),字伯喈,東漢陳留人。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精,創飛白書。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平石經》。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亦稱為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有《獨斷》、《蔡中郎集》。 (2) 車騎填巷:車馬填滿巷道。形容賓客眾多。騎,音ㄑ|ˊ。 (3) 盈坐:滿座。 (4) 粲:王粲(西元177∼217),字仲宣,三國魏山陽高平人。東漢末避亂,依劉表於荊州。後仕魏,官至侍中。擅長辭賦,所作慷慨悲涼,深刻感人,為建安七子之冠冕。作品有〈登樓賦〉、〈七哀〉詩等。 (5) 屣:音ㄒ|ˇ,鞋子。
永垂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垂不朽」原作「垂不朽」。蔡邕,字伯喈,東漢陳留人。蔡邕少時師事太傅胡廣。胡廣,字伯始,東漢南郡華容人。官至太傅,歷事安、順、沖、質、桓、靈六帝。胡廣熟悉典章,辦事經驗豐富,柔媚謙恭,不抵觸任何人,在當時有「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惟胡公。」的諺語。靈帝即位時,胡廣年已八十,仍代為太傅,老死任上。平六年,靈帝感懷胡廣的恩德,令胡廣的學生蔡邕為恩師作〈胡公碑〉,以紀念胡廣。內容記載胡廣對漢朝的貢獻,並且頌揚胡廣的事蹟必可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後來「永垂不朽」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宋.朱〈答趙昌甫書〉:「如近世陳無巳之不見章雷州,呂居仁之不答梁師成,蓋絕無而僅有之為可貴也。」
繼往開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續先人的事業,並為後人開拓道路。語本宋.朱〈隆興府學濂溪先生祠記〉。
一目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目了然」原作「一目瞭然」。朱為宋代大儒,其學說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後世尊稱他為朱子或朱文公。編次與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考試的標準。《朱子語類》非其親著,所錄為與門人問答之語,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門。〈戰國漢唐諸子〉一章記載的是朱子對於數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學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褒,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論,那要評斷他將猶如從高處往下看,一眼就能夠...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仁繼承,成為陸王學派。在〈與徐子宜書〉中,陸九淵提到劉文潛在江西作官時,頗有政績,等他到了湖、廣作官,評價就大不如前。陸九淵曾聽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