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道門戶。《漢書.卷四二.張周趙任申屠傳.申屠嘉》:「錯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紅樓夢》第四回:「另有一門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門出入。」
2.一類。晉.張華〈遊獵篇〉:「榮辱渾一門,安知惡與美?」清.劉毓崧〈杜觀察古謠諺序〉:「然皆以謠諺各列一門,而非以謠諺特編一集。」
3.一種風格、一個派別。如:「他出手的架勢,很像一門失傳已久的拳術。」《南齊書.卷四八.列傳.劉繪》:「時人為之語曰:『劉繪貼宅,別開一門。』」《西遊記》第二回:「『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也作「一門子」、「一門兒」。
4.一家、一族。《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冀一門前後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紅樓夢》第七七回:「目今晴雯只有這一門親戚,所以出來就在他家。」也作「一門子」、「一門兒」。
5.同師或同學校。如:「我們同出一門,由同一個老師教導。」清.詹應甲〈冶東雲程里胡氏家譜序〉:「縣志所載名宦鄉賢,先後同出一門,未有如雲程胡氏祖孫父子兄弟之尤著者也。」也作「一門兒」。
6.一件、一樁。《董西廂》卷三:「我與你試評度,這一門親事,全在你成合。」《紅樓夢》第六六回:「我正有一門親事,堪配二弟。」
7.一科、一種。如:「你主修那一門學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外國人單考究一門學問,有考了一輩子考不出來,或是兒子,或是朋友,去繼他志才考出來的。」也作「一門兒」。
8.一座、一尊。如:「一門迫擊炮」。清.溫達《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一八:「滿洲每旗馬馱子母等砲各五門,漢軍每旗馬馱子母等砲各九門,龍砲各一門,每翼沖天砲各一門,應照原奏帶往外大同府。」
9.同一來源。《淮南子.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閱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一門忠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家人都是忠義烈士。如:「楊家將是敘述宋朝楊家一門忠烈的故事。」
一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規矩、一成不變。如:「生活像個鐘擺似的,總是老一門兒,從東走到西,又從西走到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量詞:(1)計算科學、技藝門類的單位。如:「一門功課」、「兩門技術」。(2)計算大炮的單位。如:「三門大炮」。(3)計算親戚家數的單位。如:「他有兩門親家。」
螺旋式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Bruner提倡重視學科知識結構發展而來(spiral curriculum)。其認為學科結構就是一門學科的一般原理原則、概念,以及探究該學科的基本態度。掌握學科基本結構有幾項優點,一是了解學科原理使得學科易於理解學習,二是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有助於記憶,三是學科的基本原理有助於學習遷移。故Bruner特別強調「任何學科都能以合理的方式,對任何兒童、在任何發展階段,實行有效的教學」,教學重要任務在為兒童所在的每個發展階段,了解其觀察世界、解釋世界的獨特方式,妥善安排學科知識施以教學。教導任何年齡階段兒童特定的學科,重要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倚老賣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王欽若本是金國的奸細,本名賀驢兒,官至樞密使。他假意效忠宋朝,卻暗中幫助金國謀取宋室江山。楊家一門效忠宋朝,屢次阻止金兵進犯,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因此王欽若決定,要奪取宋室,必先鏟除楊家。於是王欽若命令女婿謝金吾,以修築御街為由,擅改詔書,拆毀楊家的清風樓。清風樓本是奉聖旨而興建,象徵著楊家對於朝廷社稷的功業。王欽若想藉此種羞辱,騙回駐守在瓦橋關的楊六郎,然後將他誣陷殺害。面對清風樓被拆,佘太君雖然十分感嘆,但仍修書給兒子六郎,要他切勿回京,以免中了奸人之計。六郎不聽勸阻私自離開,回京後果然被捕。忠僕焦贊一怒之下,殺了謝金吾,結果也被逮捕。六郎的岳母得知女婿被陷害,便入宮面見皇帝為六郎平反...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戚和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殤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仍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
笑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藏匿;諸將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卻說司馬懿1>前軍哨2>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3>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4>。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注解〕 (1) 司馬懿:西元179∼2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