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3.2728 ms
共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七國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景帝時,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亂。參加者計有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七國,後為周亞夫所平。
|
七國高峰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美、加、日、英、法、德、義等七大工業化民主國家的領袖每年召集的會議。為英語G7 Summit的意譯。主要探討國際財經問題。
|
工業化七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等七個工業發達的世界首要經濟國家。七國經常開會協調經濟、財政及金融政策,也對財、金、經問題發表聯合聲明,或採取共同行動。同時在世界銀行組織中具有決定性的表決權,因此其經濟表現及有關政策,常是各國研判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
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
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七位。大寫作「柒」,阿拉伯數字作「7」。
數量是七的。如:「七個」、「七位」、「七步成詩」、「七情六欲」。
民間人死後,每隔七日即做法事一次,共需進行七次,俗稱「做七」。如:「頭七」、「二七」。
|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疾風知勁草注音︰ㄐ|ˊ ㄈㄥ ㄓ ㄐ|ㄥˋ ㄘㄠˇ漢語拼音︰jí fēng zhī jìng cǎo釋義︰猶「疾風勁草」。見「疾風勁草」條。
01.《東觀漢記.卷一○.王霸列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源)
02.《後七國志樂田演義.第一七回》:「今燕城俱被齊兵復去,我若也隨眾歸齊,何以見疾風知勁草,亂世識忠臣?」 參考詞語︰勁草疾風注音︰ㄐ|ㄥˋ ㄘㄠˇ ㄐ|ˊ ㄈㄥ漢語拼音︰jìng cǎo jí fēng釋義︰猶「疾風勁草」。見「疾風勁草」條。
01.南朝梁.裴之橫〈裴之橫答書〉:「寒松負雪,誠愧節者之徒;勁草疾風,寧忘烈士之。」 參考詞語︰凌風...
|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
|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
(3) 屬:音ㄓㄨˇ,同「囑」,託付。
(4) 百歲後:比喻死後。
(5) 視:對待、看待。
(6)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7) 嗛:音ㄒ|ㄢˊ,懷恨。〔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也。……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
|
疾風知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疾風勁草」。見「疾風勁草」條。01.《東觀漢記.卷一○.王霸列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源)02.《後七國志樂田演義》第一七回:「今燕城俱被齊兵復去,我若也隨眾歸齊,何以見疾風知勁草,亂世識忠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