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8.44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或朝廷制訂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時翻過臉來,那個管你公法公法?」
2.直接關於國家的法律。如《憲法》、《國際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國際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國家之間彼此來往相互遵守的原則與規則,如具有法律拘束力之國際習慣法、條約或國際組織之決議。
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法規定成立,具有獨立人格得自為法律行為之行政組織。
公法上職務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定人由於特別的法律原因,對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負有職務義務的關係。
公用法律;公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衍生於習慣和法院的判決和意見的法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自私的。如:「公平」、「公正」、「公道」。
大眾的。如:「公物」、「公海」、「公筷母匙」、「公眾人物」、「公共安全」、「北大西洋公約」。
國家的、政府的。如:「公營」、「公家機關」、「公務人員」、「公費留學」。
明白的讓大眾知道。如:「公開」、「公告」、「公布」、「公諸於世」。
大眾的事務。如:「公事」、「辦公」、「公私分明」、「因公忘私」、「假公濟私」。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一位。
稱謂:A>祖父。如:「外公」。B>丈夫的父親。如:「公婆」。C>尊稱年老或有地位的人。如:「李公」、「趙公」。
屬雄性動物的。如:「公雞」、「公牛」。
公制度量衡的名稱。如:「公斤」、「公尺」、「公升」。
捨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1>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2>本而事3>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4>;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5>。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6>;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7>,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舍:通「捨」,音ㄕㄜˇ,捨棄。 (3) 事:從事。 (4) 產約:農作物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字畫的代稱。如:「墨寶」。宋.歐陽修〈唐顏魯公法帖〉:「此本墨蹟在予亡友王子野家。」
混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雜亂無別。《抱朴子.外篇.尚博》:「真偽顛倒,玉石混淆。」《三國演義》第一八回:「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也作「溷肴」、「溷淆」、「渾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