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75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圖書。《文選.孔安國.尚書序》:「乃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
〔古今典籍聚散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今典籍聚散考〕4卷,并卷首卷尾各一卷。近代文獻學家陳登原撰成於1932年,商務印書館於1936年鉛印出版。撰者將中國古今典籍的聚散因果歸隸於四厄,即政治、兵燹、藏弆、人事,分編為4卷。其政治卷「志典籍之受厄於獨夫之專斷」;兵燹卷「志典籍之受厄於兵匪之蒞臨」;藏弆卷「敘述歷代藏弆家之聚書及其散書」;人事卷「志典籍之以人謀不臧而聚散也」。各卷之下,或以緣由,或以結果而分若干章論列典籍聚散的事實,而對晚近發生的諸事端也盡力寫入以示重於述今,如浙江之修復文瀾閣、山東海源閣之遭劫等等。撰者對以往文獻僅客觀記述聚散經過,又廣徵諸說,推求考實。凡相聯事件之難入本文者,則隨事附記。甚徵引資料大多標明出...
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籍廳為明代國子監所設的圖書典藏機構;置典籍主之,掌管圖書。明初國子學設典書,至洪武十五年(1382)改國子學為國子監,將典書改為典籍,官秩為從九品。中都(鳳陽)國子監及北京國子監亦皆設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本。如:「古籍」、「經籍」、「史籍」、「書籍」、「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重要的文獻、簡冊。[例]典籍、三墳五典
克紹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典籍的一部分,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和上古時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 (3) 〈彖〉:十翼之一,論斷六十四卦卦名、卦辭的文字。 (4) 〈繫〉:十翼之一,闡釋易經卦辭之義。 (5) 〈象〉:十翼之一,爻象的釋辭。 (6) 〈說卦〉:十翼之一,陳說八卦法象所為。 (7) 〈文言〉:十翼之一,釋乾、坤二卦經文之言。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藝:儒家的六經。指詩、書、易、禮、樂、春秋。 (2) 披:翻閱。 (3) 百家之編:諸子百家的典籍。 (4) 細大不捐:大小兼容並收,皆不拋棄。 (5) 焚膏以繼晷:膏油,燈油,此指燈燭。晷,日光。 (6) 兀兀:音ㄨˋ ㄨˋ,勞苦不息的樣子。
美輪美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儒家一部重要的典籍,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在《禮記.檀弓下》記載了一個故事:晉國趙武的新屋落成,很多大夫都前去參加落成啟用典禮;一位名叫張老的大夫說道:「這屋子是多麼的高大壯觀啊!這裡面的裝飾是多麼的美麗鮮明啊!從今以後,主人就要在這屋裡祭祀奏樂,在這屋裡居喪哭泣,也在這屋裡和宗族聚會飲宴了。」趙武回說道:「我能夠在這裡祭祀、居喪、與宗族聚會,表示我將來能夠善終,與先人們合葬於九原啊!」表面上張老是在稱讚屋宇高大豪華,實際上是在提醒趙武不可奢華太過,要適可而止。後來「美輪美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房屋規模高大、裝飾華美。
循循善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魯國陬邑人,魯定公時為大司寇,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權臣季桓子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顏淵是其中最賢能特出的一位。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子罕〉篇載,顏淵感嘆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說明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而且注重教學方法,按著每個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