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3.99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受刑的人。《周禮.地官.司市》:「國君過市,刑人赦。」漢.桓寬《鹽鐵論.周秦》:「春秋罪人無名號,謂之云盜,所以賤刑人而絕之人倫也。」
2.對人處以殺戮之刑。《禮記.王制》:「刑人於市,與眾棄之。」
3.古代的賤役大多由受過刑的人充當,故稱為「刑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在服刑的犯人。如:「這次特赦,大概將近有一千名受刑人受惠,可以提早出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殺害。《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重自刑以絕從。」《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刑人之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暗殺。《爾雅.釋詁上》:「刺,殺也。」如:「行刺」、「刺殺」。《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粉刷、敷抹。如:「塗飾」。《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宋.陸游〈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本清源」原作「清原正本」。漢代的史學家班固,曾在《漢書》的〈刑法志〉中討論國家的刑法制度,認為當時的法律有許多不合宜的地方,處刑的輕重常拿捏不當,重者太重,死刑人數過多;輕者太輕,無法達到遏止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法遏止輕犯者作惡,官吏又每每以斬大盜建立威信,結果社會依然混亂。原因除了禮樂教養的缺乏外,就是刑法制定不當的後果。所以班固認為必須要從源頭開始清理、從根本開始整頓,也就是從檢討刑法制度做起,修改不當的法令,重新衡量罰則的輕重,才能使社會達到真正的安定,人民有安樂的生活。後來「正本清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澈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出現「正本清源」的書證如《晉書.卷三.武帝...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壞、損毀。《呂氏春秋.慎大覽.順說》:「隳人之城郭,刑人之父子也。」《文選.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韌力(resilien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韌力英文關鍵字:resilience 參考資料1. 鄭峰銘(2006)。受刑人家庭復原力的探討。嘉大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2.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 114 (2006): 147-15。3. 樊雪春、樊雪梅、凃冠如、樊蓉(2009)。諮商輔導學辭典。台北:五南。p.15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