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7.03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打架或發動戰爭。如:「大家都是舊識,彼此誠心溝通即可,就別動干戈了。」《三國演義》第一○回:「賈詡曰:『目今人心未寧,頻動干戈,深為不便。』」《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合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
動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戈,古代用以作戰的兩種兵器。大動干戈原指雙方交戰激烈,後多用來比喻行事大肆聲張、勞師動眾或大費手腳。如:「這部機器無多大毛病,你卻要拆掉重組,何必如此大動干戈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犯、觸犯。如:「干犯天條」。
關係、關連。如:「相干」、「與你何干?」
強行參與。如:「干涉」、「干預」、「干政」。
營求。如:「干求」、「干祿」、「干譽」。
盾牌,用來抵擋、保護用的武器。如:「干戈」、「干戚」。
若干:數目不確定之詞。如:「桌上有蘋果若干顆。」
天干:用來代表先後次序的符號,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天干地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兵器。如:「干戈」、「枕戈待旦」。
譯音用字。如:「戈壁」。
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兵事、戰亂。《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齊民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之虞。」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
興師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兵討伐有罪者。※語或出唐.樊綽《蠻書.卷四.名類》。後亦用「興師問罪」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狀,並嚴加譴責。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4) 干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暗中算計、陷害。《論語.季氏》:「而謀動干戈於邦內。」《水滸傳》第四一回:「我又不與你有殺父之讎,你如何定要謀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