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最上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2.遠古、上古。指三皇五帝之世。漢.揚雄《法言.問道》:「太上無法而治,法非所以為治。」《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3.居上位的君主。指帝王。《漢書.卷八一.匡衡傳》:「孔子論詩以關雎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而理萬物之宜。」《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刺史見太上聖明,股肱竭力。」
4.太上皇的簡稱。參見「太上皇」條。《宋史.一一○.禮志十三》:「帝詣德壽宮恭請太上、太后至延祥觀燒香。」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七.乾淳奉親》:「俟太上升殿,皇帝起居拜舞如儀。」
5.道教稱至上至高的神。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六.三洞品格》:「右是太上之道,行此真道,得為太上之真。」
太上忘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上,指聖人。晉人王戎喪子,悲傷不已,人勸之,王戎曰:「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後人因以太上忘情指聖人不為情感所動。如:「太上忘情非吾輩,回思來處淚潸潸。」
太上感應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上感應篇〕為書名,簡稱〔感應篇〕。道教勸善書。宋代陳奐子稱其「推本道德之旨,發明禍福之端,究誥天下之證,嚴於訓戒,以警悟人心者矣!」原文總一千二百七十四字。作者及成書年代不詳。〔正統道藏〕收李昌齡傳,鄭清之贊〔太上感應篇〕三十巷。〔宋史、藝文志、神仙類〕著錄李昌齡〔感應篇〕一巷。後人多以為李昌齡為該書作者。據近人考證:該書本文約作於北宋末南宋初年。〔感應篇〕千餘字,宣揚天人感應,勸善懲惡。始於「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終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句。各流傳本每句均有詳細注解。其大意謂天地有司過之神,如三臺北斗神君、三尸神、灶神等錄人善惡,為惡必降之禍,行善必降之福,依所犯的輕重奪人算紀,按...
太上老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以老子為始祖,故尊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參見「老子」條。
太上感應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代李昌齡傳,一卷。假借太上之旨,宣揚天道獎善懲惡,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惠棟有注,俞樾纘義。為近世中國民間最流行的善書之一。
太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皇帝的父親。《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玄宗自疑不能歸長安,肅宗以太上皇奉迎,然後自蜀還京。」
2.比喻於幕後掌權之人。如:「他名義上是老闆,但他老婆卻是太上皇,大大小小的事都要管。」
3.道教神話中,遠古帝王之一。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太上老君開天經》:「元皇之後,次有太上皇。」
太上道祖祭典(軒轅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上道祖祭典」為軒轅教祭祀黃帝之大典。軒轅黃帝為少典之後,母附寶祁野禱天,人天感應,電光繞圜北斗樞星,虔誠償願,生黃帝於壽丘,有景雲示瑞;〔史記〕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當世戰亂,黃帝修德振兵,戰勝榆罔、蚩尤,統一天下,融合江淮河濟四瀆民族,以工建國,振興實業,制作大盛,民生六人需要,食衣住行育樂,都有重大開發,魏然大中華。
  黃帝修道升化據〔史記.漢武帝本紀〕:「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黃帝采首山鋼,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長上的稱呼。如:「老太爺」、「太夫人」、「太老師」、「太上皇」。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王句踐戰敗後以柴草臥鋪,並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見《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後用以比喻刻苦自勵。《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傳五.胡安國傳》:「太上皇帝劫制於彊敵,生往死歸,此臣子痛心切骨,臥薪嘗膽,宜思所以必報也。」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也作「懸膽」、「嘗膽」、「嘗膽臥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