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32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問與知識。如:「他學識豐富,見聞廣博,待人又謙和有禮,稱得上是德智兼備。」
學識別;光學辨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電子掃瞄設備所具備的一種讀取資料的能力,其可讀取數字、字元、符號、條碼及手寫字元。參【光學字元辨識】(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拉伯人與阿拉伯學識在東西文化交流與學術研究的發展上,貢獻良多。在西方教育史及文化史上,阿拉伯人肩負了二項重大的使命:其一將東方一些印度文化傳入了歐洲;其二,保存了希臘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學術思想,然後於第十世紀再傳入歐洲。西元前二三二年,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56~323 B.C.)征服了埃及;此後,埃及分別受到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及英國人的統治。西元第六、第七世紀回教文化興起,回教徒曾占據北非及西班牙等地區。一般以為阿拉伯人改良了印度人的算術及幾何而將之傳入歐洲,阿拉伯數字亦係由印度人發明,經阿拉伯人傳...
〔古典學識研究報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典研究盛行於十九世紀。當時頗多教育家相信古典學識,如希臘文、拉丁文等的形式訓練價值,他們相信學習效果會遷移的理論。二十世紀初期,由於心理學研究的發達,使得美國教育界對於古典學科的教育價值,產生了正反二方的爭議。一九二四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古典學識研究報告〕,使得一些主張形式訓練學說的教育家,對學習遷移的理論有了新的心理學認識;對古典學科所形成的能力,諸如記憶力、推理力、意志力等必然會遷移的說法,採取了較為保留的看法。這項研究報告,無形之中使得維護古典學科教育價值的教育家,不得不修正他們原來的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見解、見聞。[例]高識、學識、遠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學問、學識。如:「求學」、「治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今學如退之,辭如退之。」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自我。
名副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釋義2 譯文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3.2 相反4 例句 出處 《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釋義 比喻不以向身分較低微、學識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用以形容人好學的精神。 譯文 據《論語.公冶長》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貢覺得孔圉生前的為人,不適合取「文」這個諡號,因為他並不溫文儒雅。於是問孔子說:「孔圉為什麼會有『文』這個諡號?」孔子認為「文」可以做另一種解釋,因此回答說:「他天資聰穎又好學,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瞻遠矚」係由「高瞻」及「遠矚」二語組合而成。 「高瞻」見於漢.王充《論衡.別通》。此篇主要闡述學識廣博的重要。文中提出了所謂的「通人」,並說:「夫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俱以七尺為形,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在王充看來,學識若不能求其廣,就如窮人一般。錢財方面的貧窮是使人家徒四壁,學識方面的貧窮則使人腹笥甚窘。所以對於許多儒生「一經為是,何須博覽」的說法,王充也有所抨擊。他認為一般人都希望待在光線明亮之處,而不希望待在幽閉陰暗的地方,也希望自己能居於高處,視野無限寬廣,學識的追求亦須以此為目的,若能博覽廣納豐富的學識,內心將有如充滿陽光的屋室,光亮無比,胸懷亦將開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