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50 ms
共 3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尊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敬重。《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望之、堪本以師傅見尊重。」《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這老人家為人必定十分好,所以杜府纔如此尊重報答他。」
2.顯貴。漢.陸賈《新語.資質》:「雖無過人之才,然在尊重之位者。」
3.自重、莊重。《西遊記》第二六回:「這個和尚,越發不尊重了!」《紅樓夢》第六三回:「雖然在這裡,到底是老太太、太太的人,還該嘴裡尊重些纔是。」
|
放尊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露出莊重的態度。《紅樓夢》第一二回:「放尊重著,別叫丫頭們看了笑話。」《孽海花》第七回:「珠兒臉一紅,推開寶廷的手低聲道:『大人放尊重些。』就挪嘴兒望著艙裡道:『別給媽見了。』」
|
勞尊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擾或麻煩他人的客套話。《孤本元明雜劇.陳倉路.第四折》:「停嗔息怒勞尊重,試聽我話從容。」也作「勞臺重」。
|
承認尊重與評價尊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尊重是指只要是我們道德考慮範圍裏的一份子,他的存在就有價值,就應當受尊重。評價尊重是指我們對該成員有所尊重是基於對他的評價,評價他有怎樣的表現、能力或成就而給予不同程度的尊重。我們給予人類有別於其他物種的特殊的尊重,對許多環保人士來說,其實是評價的尊重,是基於人自以為特殊的表現、能力或成就而賦予的尊重,例如說話能力、理性行為和科技成就。然而,尊重,在道德的領域裏,基本上應該是承認的尊重。
|
尊重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重需求是馬士洛(A.H. Maslow, 1908~1970)的需求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中第四個階層的需求。馬士洛認為尊重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兩方面。自我尊重是指個人有自信、上進、獨立等的需求;而別人對自己的尊重是指個人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接納、注意、讚許、支持等。
馬士洛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皆是因需求所引起,而需求又有高低層次之分。當一個人較低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才可能產生較高層次的需求。反之,若生理的需求未得滿足,便無法進入較高的一個層次。 通常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能創造出一番成就,而且也... |
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敬。如:「尊重」、「敬重」。
|
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貴、身分地位高。如:「尊卑」、「尊貴」、「至尊」。
對他人的敬辭。如:「尊體」、「尊容」、「尊長」、「尊稱」、「尊夫人」、「尊姓大名」。
敬重。如:「尊敬」、「尊崇」、「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敬稱別人的父親。如:「令尊」、「尊翁」。
量詞。用於計算神像或大炮的單位。如:「一尊大炮」、「五尊神像」。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高層次,需求層次如下:(一)生理需求 (二)安全需求 (三)社交需求(愛與隸屬) (四)尊嚴需求(尊重需求、自尊需求)(五)自我實現需求 (六)超自我實現需求(為1969年提出的Z理論)(一)生理需求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除了不可思議的日本人,他們在各種災難之後仍能保持井然有序)。人民在戰亂時,...
|
全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質性」。廣義來說,全人觀意味著人的「內在品質」,譬如:頭腦、情感、創造力、想像力、體恤心、好奇心、尊重感,與實現自我的期望,這些內在品質有助於人類達到真正自我完成與社會和諧互動。這種重視靈性的全人教育觀,確認人生是有目標、有方向、有意義的。生而為人,我們的軀體和心靈都是深刻的、緊密的、不可分割的,緊緊「相連(connected)」於「宇宙」、「天」及自身的「社會文化」當中。在台灣,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理念,最早是由中原大學所倡導,該校於四十週年(1995年)校慶時,揭開「中原四十、邁向全人...
|
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不尊重。如:「輕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