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35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敬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敬之,群臣進戒嗣王也。」或亦指王祭祀時自勵之詩。本章二句為:「敬之敬之,天維顯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崇、尊重。如:「敬重」、「尊敬」、「敬佩」、「敬愛」。
虔恭的表示。如:「敬禮」、「敬祝」、「敬候」。
慎重謹肅。如:「自敬」、「敬業」。
有禮貌的獻上。如:「敬茶」、「敬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進步。《詩經.周頌.敬之》:「日就月將。」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咎皆自貽注音︰ㄐ|ㄡˋ ㄐ|ㄝ ㄗˋ |ˊ漢語拼音︰jiù jiē zì yí釋義︰猶「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 01.宋.陳亮《陳亮集.卷一八.啟.謝汪侍郎啟》:「孝敬之道素虧,罹親非罪;營救之誠不至,有枉莫伸。咎皆自貽,情將誰恤!」 參考詞語︰侮由自取注音︰ㄨˇ |ㄡˊ ㄗˋ ㄑㄩˇ漢語拼音︰wǔ yóu zì qǔ釋義︰即「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 01.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毒謔》:「璫怒憤攘臂,至欲自裁,二司力勸而止;雖屬毒謔,實侮由自取也。」 參考詞語︰禍由自取注音︰ㄏㄨㄛˋ |ㄡˊ ㄗˋ ㄑㄩˇ漢語拼音︰huò yóu zì qǔ釋義︰即「咎...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語,信中談的就是先後次序顛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陸九淵在〈與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說事情都有本有末,沒聽過根本壯盛而枝節末端不茂盛的事。陸九淵的話更明白的表現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寫的〈新修州學之記〉說到:「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掉了應有的判斷。從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語。「本末倒置」這句成語當就從〈大學〉文義演變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輕重緩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佐。通「弼」。《詩經.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漢.鄭玄.箋:「佛,輔也。」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賃舂4>。每歸,妻為具食5>,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6>常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賃,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注解〕 (1) 大家:世家望族。 (2) 皋伯通:東漢人,生卒年不詳。頗有賢行,為吳地的世家大族。 (3) 廡:音ㄨˇ,廳堂兩側的廂房。 (4) 賃舂:受雇做舂米的工作。賃,音ㄌ|ㄣˋ。 (5) 具食:準備食物。 (6) 舉案:放置飯菜的木盤。〔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答何叔京書〉其六(據《朱文公文集.卷四○》引)1>孟子論「養吾浩然之氣」以為集義所生,而繼之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蓋又以「居敬」為集義之本也。夫必有事焉者,敬之謂也。若曰其心儼然,常若有所事云爾。夫其心儼然2>肅然3>,常若有所事,則雖事物紛至而沓4>來,豈足以亂吾之知思5>!而宜不宜、可不可之幾6>,已判然7>於胸中矣。如此則此心晏然,有以應萬物之變而何躁妄之有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 (2) 儼然:矜莊的樣子。 (3) 肅然:嚴謹恭敬的樣子。 (4) 沓:音ㄊㄚˋ,重覆。 (5) 知思:智慧想法。知,音ㄓˋ,...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額手」指舉手齊額,原本是用以敬禮。唐.裴庭裕《東觀奏記.卷上》:「墀就敏中廳問其事,皞益不撓。墀以手加額於皞,賞其孤直。」指周墀賞識王皞的剛直,舉手至額,向王皞表示崇敬之意。《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列傳》:「帝崩,赴闕臨,衛士望見,皆以手加額曰:『此司馬相公也。』」也是指司馬光受人敬重。皇帝駕崩後進宮弔唁,衛兵見到他都舉手至額,以表敬意。後來演變為感激之意,如《水滸傳》第四二回:「宋江以手加額稱謝道:『慚愧!原來是九天玄女娘娘傳受與我三卷《天書》,又救了我的性命!』」宋江舉手至額,表示對九天玄女的感謝,也有用來表示慶賀之意。《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百官朝賀,自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