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78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氣的溫度。
心平氣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01.宋.張鎡〈讀樂天詩〉詩:「學博才兼裕,心平氣自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除固態、液態外的形態。無固定的形狀、體積而能自由流動。如:「空氣」、「氣體」、「水蒸氣」。
人或動物的呼吸。如:「氣息」、「屏氣凝神」、「上氣不接下氣」。
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天氣」、「秋高氣爽」。
發怒。如:「生氣」、「氣憤」、「氣惱」。
存在人體血脈中使各器官發揮機能的原動力。如:「血氣」、「元氣」。
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脾氣」、「朝氣」、「勇氣」、「氣色」、「垂頭喪氣」。
人的才華或行為風度。如:「才氣」、「驕氣」、「氣質」、「氣勢凌人」。
味道。如:「氣味」、「香氣」、「臭氣沖天」。
人的運勢。如:「氣運」、「氣數」、「晦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熱的程度。如:「水溫」、「氣溫」、「體溫」、「溫度」。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牛原產於長江、淮水流域一帶,生性怕熱,所以夏天時喜歡泡在水中或待在樹蔭下休息。因為太陽的熱力實在太過強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時在晚上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已經出來,氣溫又要升高,而被嚇得氣喘吁吁。所以在漢代應劭的《風俗演義.佚文》中便有「吳牛望月則喘」之語。後來「吳牛喘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也用來形容天氣酷熱。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吳牛喘月」的故事。晉武帝的臣子滿奮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頭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實,不會透風,仍不由得打起寒顫。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滿奮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量詞:(1)計算依一定標準劃分的單位。如:「耗電三百度」、「今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六度。」(2)計算次數的單位。如:「再度光臨」。《北史.卷四○.列傳.李彪》:「彪前後六度銜命。」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前十五度,或冬至點後七十五度,落在國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時正值春天,氣溫回升,蟄居的動物驚醒,開始活動,故稱為「驚蟄」。舊稱為「啟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溫降低時,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附著在小塵粒上,凝結成小水滴而漂浮在地表的現象。[例]大霧、濃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農曆指立夏至立秋的時期。一般而言氣溫較熱,若以北半球氣候而論,大概指從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間。如:「炎夏」、「盛夏」。
流金鑠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戰國》屈原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十個太陽更替而出,把金石都熔化了。 解釋形容天氣的酷熱。 相似詞火傘高張/焦金流石 相反詞天寒地凍 例句艷陽下的沙漠地區,氣溫如同流金鑠石般的炎熱,真教人無法忍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