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混淆是非     
瀏覽人次:1026 收藏人次:204191
顛倒是非對錯,使人觀念混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布散謠言,混淆是非。」
    
瀏覽人次:37815 收藏人次:3387709
摻雜。如:「混合」、「混淆」、「混為一談」。
蒙騙、冒充。如:「混充」、「魚目混珠」。
胡亂。如:「混說」、「混搞」。
以敷衍、隨便的態度來消磨時日。如:「鬼混」、「混日子」。
    
瀏覽人次:34190 收藏人次:14486827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事情。如:「國是」。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瀏覽人次:11659 收藏人次:4485685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錯、過失。如:「是非」。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非洲的簡稱。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混淆     
瀏覽人次:10962 收藏人次:1081880
2.擾亂觀念、事物,使人無法分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布散謠言,混淆是非。」
    
瀏覽人次:4353 收藏人次:386506
攪攙、雜亂。如:「混淆」、「淆亂」。
是非     
瀏覽人次:3355 收藏人次:602479
1.事理的對與錯。《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要之死日,然後是非乃定。」
2.泛稱口舌的爭論。《儒林外史》第三二回:「替他免了一場是非,成全了功名。」《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知道不過是家下婆子們,又不知搬什麼是非。」
隻手遮天     
瀏覽人次:7718 收藏人次:203442
此處所列為「一手遮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李斯,楚國人,入秦為相。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立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後來秦始皇在沙丘平召駕崩,李斯和趙高合謀假造詔書,賜死扶蘇,殺害蒙恬,立昏庸無能的胡亥為秦二世,為自己的專權打下基礎,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禍根。後為趙高所害,被腰斬於咸陽市。唐代詩人曹鄴讀《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寫了一首〈讀李斯傳〉詩,有云:「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即是說李斯倚仗權勢,混淆是非,欺上瞞下,妄想以自己的手遮盡天下人的耳目。「一手遮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玩弄權術、瞞上欺下的行徑。
顛倒黑白     
瀏覽人次:1491 收藏人次:0
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如:「切勿輕信那些顛倒黑白與事實不符的言論!」也作「顛倒是非」、「是非顛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