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32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源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發源的地方。唐.羅虬〈比紅兒〉詩:「戲水源頭指舊蹤,當時一笑也難逢。」元.曹文晦〈水車歌〉:「浪走源頭雪霰飛,天翻腳底風雷起。」
2.泛指事情的根源、出發點。《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佛氏雖無私意,然源頭是自私其身,便是有個大私意了。」
源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的源頭。例:大甲溪个水源頭在中央山脈。(大甲溪的源頭在中央山脈。)
2.比喻不忘本。例:先生愛大家了解水源頭道理个重要。(老師要大家了解飲水思源道理的重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物的起點或頂、前端。與「尾」相對。[例]源頭、船頭、車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的起始處。如:「源頭」、「泉源」、「飲水思源」。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釜,鍋子。薪,柴火。「釜底抽薪」指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語或本《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後亦用「釜底抽薪」比喻從源頭斷絕。 △「揚湯止沸」
豁然開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內容是敘述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夫,有一天沿著溪水划船捕漁,不知道划了多久,忽然到了一個開滿桃花、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漁夫心裡覺得十分驚訝,於是便繼續向前划。到了溪水源頭,他看到一座山,山下有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好像透出一點點光亮,於是漁夫下船,從那個洞口走進去。本來洞口非常狹窄,只能容許一個人通過,再走幾十步,出現一個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理想世界。文內「豁然開朗」的原意是:眼前頓時開闊明亮起來。後來也被用來形容心境忽然變得開闊暢快,亦用於形容突然領悟到某個道理。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
飲水思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水時就想起水的源頭。比喻人不忘本。語本北周.庾信〈徵調曲〉。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並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這麼、如此。如:「許多」。宋.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詩:「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宋.朱熹〈觀書有感〉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