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相辯論,不肯退讓。《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鄰人墓道,鄰人與他爭論。」《文明小史》第二○回:「魏榜賢還要同他爭論,倒是賈子猷瞧著,恐怕被人家聽見不雅,勸他們不要鬧了,他二人方才住嘴。」
2.計較。《儒林外史》第二八回:「這個何必計較?三位老爺來住,請也請不至,隨便見惠些須香資,僧人那裡好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吵嘴、辯論。如:「爭吵」、「爭論」、「口舌之爭」。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馴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源) 02.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憲宗朝,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參考詞語︰不加可否注音︰ㄅㄨˋ ㄐ|ㄚ ㄎㄜˇ ㄈㄡˇ漢語拼音︰bù jiā kě fǒu釋義︰猶「不置可否」。見「不置可否」條。 01.《品花寶鑑.第一回》:「子玉看了,只是笑,不置一詞。南湘問道:『你何以不加可否?』」
優柔寡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律禁令而致力於權謀智計,荒廢內政,必須倚靠外援的國家,可能滅亡。官吏喜好研究私家學術,貴族子弟們愛好爭論是非,商人在國外屯積財貨,而人民卻在國內忍受窮困的國家,可能滅亡。喜好修建宮室臺榭,經常勞動百姓、消耗財物的國家,可能滅亡。講求祭祀鬼神、迷信卜筮的國家,可能滅亡。可以用權勢謀求官職,可以用賄賂取得爵祿的國家,可能滅亡。處事遲緩而無成就,行事柔弱而缺乏果斷,喜好與憎惡都無法決定,沒有堅固立場的國家,可能滅亡。後來「優柔寡斷」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柔茹而寡斷」演變而出,形容行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辯、爭論。[例]嘖有煩言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黃協塤《鋤經書舍零墨.卷三.落英》〈離騷〉1>:「夕餐秋菊之落英。」註者聚訟2>,莫衷一是。 〔注解〕 (1) 〈離騷〉:為《楚辭》的一篇,戰國時屈原所作。屈原仕楚懷王,因讒言被流放,憂愁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2) 聚訟:眾人爭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論是非曲直。如:「辯護」、「辯駁」、「狡辯」、「強辯」。《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話說山東有一個耕夫,不記姓名,因耕自己田地,侵犯了鄰人墓道,鄰人與他爭論,他出言不遜,鄰人就把他毒打不休,須臾身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爭論是非曲直。通「辯」。《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五:「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