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07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獸皮經去毛、去脂等處理而製成的熟皮。《周禮.秋官.穴氏》:「以時獻其珍異皮革。」《國語.楚語下》:「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用,以戒不虞者也。」
皮革腎島衣黃色變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衣體外形似皮革腎島衣,但腹背兩面均呈淡黃色,腹面較平滑(不多皺);假杯點微細如白點狀。子囊盤主要為邊緣生或近邊緣生,為數不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皮革製的。[例]皮鞋、皮箱、皮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毛且經過加工處理的獸皮。《說文解字.革部》:「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如:「皮革」。《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絲五緎。」
7.中國古代樂器「八音」分類法之一,通常以製作材質來分,此處泛指皮革類樂器,如鼓之屬一類的敲擊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旌,音ㄐ|ㄥ。 (16) 載常建鼓:設置旗子,擺好大鼓。常,一種繪有日月的旗子。鼓,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聲音洪亮。 (17) 方陣:士兵排列成方形陣勢。 (18) 裳:人下身穿的衣服。 (19) 旂:音ㄑ|ˊ,一種在旗旒上畫龍,並在旗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旗子。 (20) 白羽之矰:用白色羽毛裝飾的箭。矰,音ㄗㄥ,繫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21) 秉鉞:拿菑j斧。鉞,音ㄩㄝˋ,一種形狀似斧的武器,但較斧大,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 (22) 中陳而立:站在中陣。陳,同「陣」。 (23) 左軍:古代軍陣編制,分左、中、右三陣。左軍...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來你如果回到晉國當上國君,將要如何報答我呢?」重耳說:「奴僕和玉帛,楚國本來就有;珍禽異獸的羽毛皮革,則是楚國的特產。這些東西您多得是,我實在是不知該怎麼回報您!」楚成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皮毬,一種以皮革縫合,內塞以鳥羽等柔軟物或充氣而成的球。《資治通鑑.卷一九九.唐紀十五.高宗永徽三年》:「朕聞胡人善為擊鞠之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皮革綑束東西。《說文解字.革部》:「鞏,以韋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武士冑甲上由皮革或金屬製成的甲葉。《左傳.成公十六年》:「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
馬革裹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在兒女子手中邪?」 2.釋義 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革︰皮革。 3.用法 表示戰死沙場,形容將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4.義近.義反 義近 以身許國、效死疆場、捐軀報國 義反 貪生怕死、臨陣脫逃、忍辱苟活 5.例句 當軍人的應該有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覺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