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高無上的道理。《抱朴子.內篇.明本》:「其評論也,實原本於自然;其褒貶也,皆準的乎至理。」《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推分得天和,矯性失至理。」
至理名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正確而有價值的道理或言論。《歧路燈》第四○回:「俗語云:『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雖不是聖經賢傳,卻是至理名言。」
不移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變的真理。如:「『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不移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完善。《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原則、規律。如:「原理」、「道理」、「公理」、「義理」、「真理」。
物質的紋理、組織。如:「肌理」、「木理」、「紋理」。
辦事、處置。如:「處理」、「治理」、「辦理」、「代理」。
修治、使整齊。如:「整理」、「理家」、「理髮」。
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意見或反映的態度。如:「理會」、「置之不理」、「不理你了!」
順序、層次。如:「有條有理」、「這封信寫得條理分明。」
溫習、熟習。如:「理熟了功課」、「書不理不熟」。
自然學科。如:「理化」、「理工」、「理科」。
櫛風沐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風梳髮,以雨沐浴。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參見「沐雨櫛風」條。《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鮑勛傳》:「況獵,暴華蓋於原野,傷生育之至理,櫛風沐雨,不以時隙哉。」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是竹編的魚籠,用以捕魚。蹄,是捕兔用的網子,即是兔罝。莊子用筌和蹄比喻為了達成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捕捉魚和兔才是獵人真正的目的。如果已經捕捉到魚,那筌就沒有用處,已經捉到兔子,那蹄也失去了作用,這兩者就可以拋棄不用了。同樣的,言論和著作是用以闡明道理的工具,道家認為天地間的至理,並非言語文字所能傳示,所以主張人不可拘泥於語言文字之中,一旦通達道理,就應該捨棄這些外在的形式。後來「得魚忘筌」這句成語被用來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亦用來比喻人在達到目的成功後就忘掉賴以成功的手段或憑藉物,有背義忘恩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讚美的意思。相當於「啊」。《詩經.齊風.猗嗟》:「猗嗟昌兮,頎而長兮。」唐.王維〈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於韋氏逍遙谷讌集序〉:「猗哉至理之代也!吾徒可以酒合讌樂,考擊鍾鼓。」
顧此失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列傳》薛道衡,字玄卿,河東汾陰人也。……及(開皇)八年(西元589)伐陳,授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師臨江,高熲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之。」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1>,不過十萬。西自巫峽2>,東至滄海3>,分之則勢懸4>而力弱,聚之則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勢,其在不疑。」熲忻然曰:「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 〔注解〕 (1) 甲士:披甲的士兵,泛指軍隊。 (2)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湖北省巴東縣西,與四川省巫山縣...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黃宗羲〈先師蕺山先生文集序〉:「師未嘗見泰州之書,至理所在,不謀而合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