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91.18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賞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識別人的才能而加以欣賞重視。《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獎引後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老殘遊記》第三回:「因為他辦強盜辦的好,不到一年竟有路不拾遺的景象,宮保賞識非凡。」
賞識有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到才能後十分讚賞與肯定。多用於前輩對後輩、上司對下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認知、了解。[例]賞識、素不相識、不識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器重、看重。如:「賞識」。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可是,她並沒有放棄,仍然四處奔波,即使耽誤自己的終身大事也在所不惜,最後終於受到有心人的贊助與賞識,成為有名的大教育家。「嗤之以鼻」這句成語就是用來表示不屑、鄙視。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知夫差喜歡葛製的輕薄衣服,就命令人民入山采葛,織成布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曲高和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調愈高深,則能與之唱和者愈少。語本東周戰國.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後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難求或作品艱深高妙,賞識者很少。漢.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妓雖工,伯牙能琴,于茲為朦。」《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風馳電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好的將領,應該兼備智慧和魄力,平時要善於維護...
垂涎三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垂涎」就是流口水,「三尺」形容口水之長。考其典源,「垂涎」一語見於漢代賈誼的《新書》。賈誼是文學家兼政論家,受到漢文帝的賞識。他在《新書.卷四.匈奴》這篇文章中陳述,不動用武力就能讓匈奴臣服的方法。那就是讓前來拜訪的匈奴使者,如果願意歸降漢朝的,就在眾人聚集的宴會中賜給各式各樣、沒吃過的美食,讓其他一起來的人看到了,回國後就會流著口水貪饞地告訴其他國人,只要歸降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後來「垂涎三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非常貪饞。亦用來比喻看見別人的東西極想據為己有。另外在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一九.弔贊箴戒.三戒.臨江之麋》:「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不詳,戰國時齊人,為孫武之後裔。學兵法於鬼谷子,同門龐涓嫉而藉法臏其足,欲使其隱而勿見;後得齊威王賞識,任為將軍。齊、魏交戰,困龐涓於馬陵,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著有《孫臏兵法》。據《漢書.藝文志》所載,書凡八十九卷。今據近代出土之竹簡本引錄。 (2) 威王:齊威王(?∼西元前343),姓田,名因齊,戰國時齊國國君,齊桓公田午之子。曾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齊國大治,諸侯不敢加兵於齊者二十餘年。自稱為王,在位三十六年,卒諡威。 (3) 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將。曾推薦孫臏於齊王。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田忌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 (4) 幾:音ㄐ|,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