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邪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奸邪凶惡。《周禮.地官.司救》:「掌萬民之邪惡過失而誅讓之。」
2.罪惡。漢.王符《潛夫論.述赦》:「凡立王者,將以誅邪惡而養正善。」
先天邪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的觀念論,觀念是思想的、精神的、永恆的,觀念更是完美無缺的,任何觀念只要與具體物質相結合,就會失去其完美性。柏拉圖又以觀念界與物質界相對比,認為物質界中的任何存有都不是完美的;凡是在一定時空中存在的事物,都是在變化中、消萎中,終久會消失,因而沒有永恆的事物。不僅如此,凡是由物質而形成的事物,也都不會是完美的,因為事物只能說是觀念的一個複本,故而物質便是一切不完美與邪惡的來源。由是而論,個別存在的人也是不完美而且是邪惡的。依據基督教教義的說法,人類的祖先亞當與夏娃,由於冒犯了神的戒律,受了撒旦的誘惑而食用了禁果,違背了神的意旨,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良善的、壞的。與「善」相對。[例]邪惡、惡毒、面善心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正當的。如:「邪念」、「邪心」、「邪惡」。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論〉:「闢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杯水車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來善絕對可以勝惡,邪絕難勝正,但是假如社會上充斥了太多虛浮的善,善就會微弱到只剩一杯水的力量,邪惡的勢力當然會越來越大,最後是不是就會反過來,把善的勢力給取代了呢?由此看來,孟子「杯水車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義的。後來這句成語多用來比喻力量太小,無濟於事。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恨不合理的社會現狀,憎恨邪惡的勢力。語本唐.韓愈〈雜說〉四首之三。後用「憤世嫉俗」形容對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有深謀遠慮的臣子,認為他們在妖言惑眾。所以把殺人的事當作像割野草一樣。這難道是因為胡亥的天性本就邪惡嗎?其實不然,而是當初教導他的人,沒有教他走上正道,沒有教導他處世為人的道理,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後來「草菅人命」這句成語就從這段故事中「視殺人如艾草菅然」(把殺人看成割野草一樣)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輕視人命,任意加以殘害。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興盛、成功的原因。如果在邪惡的念頭和罪過發生後,再加以禁止,這時的教育就發揮不了作用,容易顯得格格不入而無法克服問題。過了應該學習的時期才去學習,即使花費相當的努力也難有成就。雜亂的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就會破壞整個知識的系統性而缺乏條理。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自己的學業。這六項,就是導致教育失敗的原因。後來「孤陋寡聞」被用來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偏頗邪惡的。通「僻」。[例]邪辟
三姑六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元代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記載,「三姑六婆」原本是指古代婦女從事的九種職業的總稱,但這九種職業被當時一般社會大眾認為是不高尚的,有違社會禮俗。一個家庭裡如果有人從事其中一種工作,家中很少不會發生姦汙、竊盜等邪惡淫亂的事情。若是能像躲避蛇蠍般謹慎,遠離這些人,也許是使家宅安寧的方法。也因為古代社會風氣保守,婦女大都足不出戶,只有這些三姑六婆和她們接觸的機會較多,閒話家常之下,容易搬弄是非,造謠生事,所以有人就用「三姑六婆」來比喻那些愛搬弄是非的婦女。後來「三姑六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愛搬弄是非的婦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