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5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從、追隨。《漢書.卷四三.酈陸朱劉叔孫傳.叔孫通》:「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彊社稷,身名俱榮,其最優乎!」唐.張九齡〈上封事書〉:「或因勢附會,遂忝高班。」
2.依附,附和。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八.王章妻女》:「成帝舅大將軍王鳳秉政專權,章雖為鳳所舉,意不肯附會。」清.葉燮《原詩.卷二.內篇下》:「所謂體裁格力、聲調興會等語,不過影響於耳,含糊於心,附會於口,發而為詩。」
3.使文章之布置首尾一貫,文意嚴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何謂附會?謂總文理,統首尾。」
4.牽強湊合。「附」文獻異文作「傅」。《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爰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附會經典,造為文書,以曉告四方之人。」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空杜撰,隨意牽合。如:「一棵老樹經由久來的渲染與穿鑿附會,竟成了法力無邊的大樹公。」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湊合在一起,勉強比附。《孽海花》第一一回:「後儒牽強附會,費盡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01.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杜註》:「杜《千家註》有佳者,亦有牽湊附會者,漫摘數條。」
牽合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湊合在一起。《明史.卷一九一.薛蕙傳》:「然其牽合附會,眩於名實,苟不辨而絕之,殆將為後世禍矣。」
循聲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主見,隨聲附和。《隋唐演義》第七十一回:「奇哉!可見此等婦人之沽名釣譽,而禮官之循聲附會也。」
附會假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會合,相託假借。如:「他這次發表的論文,說理精闢,絕無附會假借的缺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都市。如:「省會」、「都會」。
見面。如:「會面」、「會見」。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時機。如:「機會」。
會計:A>管理財務帳目。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只是到隔壁商店買東西而已,一會兒就回來了,請稍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傍、依靠。如:「依附」、「歸附」。
相黏不分。如:「附著」、「黏附」。
接近、靠近。如:「附近」、「附在他耳邊低語。」
應和。如:「附和」、「附議」。
增加、連帶的。如:「增附」、「附帶」、「附設」、「附加」、「附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牽強附會而求合於義理。如:「穿鑿附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