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66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1)秦以前為墨、劓、剕、宮、大辟。《書經.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漢.孔安國.傳:「五刑,墨、劓、剕、宮、大辟。」(2)秦漢時為黥、劓、斬左右趾、梟首、菹其骨肉。《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令曰:『當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3)隋唐以後為死、流、徒、杖、笞。《舊唐書.卷五○.刑法志》:「有笞、杖、徒、流、死為五刑。」(4)現行刑法分為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罰金五項。
五刑不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刑不用」是說古代聖王雖然定有五種刑罰,但只在設防,不在應用;語出〔孔子家語.五刑解〕中孔子說「古者三皇五帝」是「聖人之設防,貴其不犯,制五刑而不用。」按著說:「凡夫之為姦邪竊盜,靡法妄行者,生於不足,不足生於無度;無度則小者偷盜,大者侈靡,各不知節。」是說姦邪竊盜因揮霍無度而不足,「足」本沒有一定的數量,只是因人自己處理財物的欲望而定,如果在上位者定出制度,人民知道「有所止」,就不會犯這類罪名(老子說「知足不辱,如止不殆」即是此意),就用不著懲治姦盜的刑罰了。孔子又說:「不孝者生於不仁(不知道愛親之理,當然沒有愛親之行),不仁者生於喪祭之禮。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是由喪祭之禮使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五位。大寫作「伍」,阿拉伯數字作「5」。
數目是五的。如:「五個」、「五子棋」、「五線譜」、「陰陽五行」、「五權憲法」、「五體投地」。
次第是五的。如:「五更天」、「小學五年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式處罰罪犯方法的總稱。如:「刑法」、「刑罰」、「死刑」、「酷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忘記。《孝經.孝治章》:「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孔子家語.卷七.五刑解》:「鬥變者,生於相陵;相陵者,生於長幼無序而遺敬讓。」
鳥盡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鳥射盡之後,就收起弓箭不用。語本《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比喻天下平定之後便遺棄功臣。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一成不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王制》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疑獄,汜與眾共之,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之成告於王。王三又1>, 然後制刑。凡作刑罰,輕無赦2>。刑者,侀3>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注解〕 (1) 三又:「又」通「宥」,「三又」即「三宥」。有三件事情可以寬免其罪,一曰不識,二曰過失,三曰遺忘。 (2) 輕無赦:觸犯刑罰,雖屬較輕者亦不能赦免。 (3) 侀:音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一種用竹板鞭打的刑罰。[例]笞、杖、徙、流、死為五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對、詆毀。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孝經.五刑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僭,刑不濫,與其不得已,寧僭不濫。故唐堯著典,『眚災肆赦』;周公作戒,『勿誤庶獄』;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聖賢之政,以刑罰為首。往者斷獄嚴明,所以威懲姦慝,姦慝既平,必宜濟之以寬。陛下即位,率由此義,數詔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執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猶尚深刻。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臣聞君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