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676.59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仲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字仲尼。參見「孔子」條。
仲尼細顎針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大型螞蟻,職蟻單態型,工蟻體長6.2–7.0mm。頭型呈圓型。頭蓋光滑,著生長針狀毛。頭楯大,中央前緣突出呈三角盾狀,前緣平順著生許多緣毛。大顎延長呈三角型,大顎前緣突齒退化消失。觸角12節。複眼大。前中胸背板縫明顯,中胸明顯隆起,前胸背板光滑無刻紋,著生些許針狀毛。中胸側板不規則皺紋刻紋。後胸側板不規則皺紋刻紋。前伸腹節氣孔呈長型且封閉呈遺跡狀,前伸腹節刻紋明顯,前伸腹節著生短絲狀毛。中足脛節與後足脛節各具有1根櫛齒狀脛節距,跗節爪內緣呈櫛齒狀突齒。腹柄節無柄部,瘤部呈三角形,前緣傾斜,光滑無刻紋,著生針狀毛。腹錘背板著生些許直立針狀毛,螫針明顯。體軀單色深褐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中間地位的。如:「仲裁」、「仲介」。
指季節裡的第二個月分。如:「仲春」、「仲夏夜之夢」。
兄弟排行第二的。如:「伯仲叔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信佛而出家修行的女子。如:「尼姑」、「僧尼」、「比丘尼」、「削髮為尼」。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1>晚而喜《易》2>,序〈彖〉3>、〈繫〉4>、〈象〉5>、〈說卦〉6>、〈文言〉7>。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注解〕 (1)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國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易》:《易經》。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的姿勢。指仿傚學習的新事物。見「邯鄲學步」條。 01.宋.梅堯臣〈依韻和胡武平懷京下游好〉詩:「仲尼好勇非季路,幸依南郡帳,不學邯鄲步。」 參考詞語︰邯鄲匍匐注音︰ㄏㄢˊ ㄉㄢ ㄆㄨˊ ㄈㄨˊ漢語拼音︰hán dān pú fú釋義︰壽陵年輕人學步邯鄲,忘掉原有步法,爬行而歸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金.元好問〈劉君用可庵〉詩二首之二:「著腳繩橋已足憂,邯鄲匍匐更堪羞。惡惡不可惡惡可、大步寬行老死休。」 參考詞語︰邯鄲故步注音︰ㄏㄢˊ ㄉㄢ ㄍㄨˋ ㄅㄨˋ漢語拼音︰hán dān gù bù釋義︰比喻錯誤的學習方法。見「邯鄲學步」條。 01.元.王惲〈摸魚子.望都門〉詞:「絃歌...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而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1>相湯2>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3>顛覆湯之典刑4>,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5>,於桐處仁遷義6>,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 〔注解〕 (1) 伊尹:名摯,商初的賢相,生卒年不詳。相傳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位。既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2) 湯:成湯,商的開國君主,生卒年不詳。契的後代,名履。初居...
參差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揚雄《法言.序》仲尼1>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一諸聖2>,譔〈重黎〉、〈淵騫〉。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一諸聖:完全以聖人之道來衡量。,同「概」。〔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宮門外懸掛告示的地方。《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于觀之上,喟然而歎。」《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醜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澹臺滅明傳》:「(澹臺滅明)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良時不見遺,醜狀不成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