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76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品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高下。如:「品評詩文」。
品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的實作行為如果能產生某些作品,則以採用作品的評量較為適宜。例如,寫作能力評鑑最好是直接評鑑所完成之作文的品質,而不需要觀察學生寫作的過程。然而,有某些能力的評鑑,如打字、烹飪和木工手藝等,最好是在學習的初始先評鑑「學習程序」,等到熟練了各項基本動作和技巧之後,再評量其「作品」(products)。作品的評鑑適用範圍很廣,除了上述各領域之外,亦可用來評鑑「書法」、「圖畫」、「繪製地圖」、「繪製座標圖」、「筆記」、「學期報告」及 「讀書報告」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類的總稱。如:「貨品」、「贈品」、「物品」、「商品」、「成品」。
等級。如:「上品」、「下品」、「極品」。
人的德行。如:「人品」、「品格」、「品行」、「品學兼優」。
細辨滋味。如:「品茶」、「品味」、「品嘗」。
評判。如:「品詩」、「品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議論的文字或言語。如:「文評」、「詩評」、「影評」。
判定。如:「評判」、「評分」、「評理」、「評定」、「評估」、「評斷」、「評議」、「評語」。
鴻鵠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謂不言之言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 (2) 相狗:觀察品評狗的優劣。相,音ㄒ|ㄤˋ,視。 (3) 假:請、託。 (4) 期年:一周年。期,音ㄐ|,周期。 (5) 桎:音ㄓˋ,束縛。 (6) 驥驁:皆千里馬名。驁,音ㄠˊ。 (7) 諭:表明,印證。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拍案叫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拍案叫絕」意思是拍桌子叫好。用於表示情緒激動,讚賞不已。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林黛玉重建桃花詩社,邀請賈寶玉、薛寶釵等人,以柳絮為題限調填詞。填完後,互相品評作品,最後評到薛寶釵〈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詞,眾人一致覺得這闕詞填得最好,十分讚嘆、激賞,拍桌子叫好。「叫絕」一詞,在金代元好問〈水簾記異〉詩中已可見到,詩句是:「稱奇叫絕喜欲舞,恨不百繞青芙蓉。」這裡「叫絕」就已經有激賞、叫好的意思。後來「拍案叫絕」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非常讚賞。
登峰造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南北朝時,文人崇尚清談,盛行品評人物,所以記述名人軼事的「志人小說」也流行當時。此類小說採集過去及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逸事,加以編撰,很能反映各類人物的面貌,間接表現出當時的社會民情。南朝宋劉義慶所編的《世說新語》則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書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共三十六門,均為簡潔雋永的短篇,長者數行,短者僅二、三十字,但因善於把人物的語言與情態相結合,並使用比喻、對比等修辭技巧,較之一般志怪小說,更富文學價值。在《世說新說.文學》中記載了關於晉簡文帝的一段話。簡文帝篤信佛教,研究佛經,見經上云如果淨化磨練自己的精神,就可以成佛。便有所感觸的說道:「不知道照這樣去做,是不是...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
出神入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產生。「神」,神妙,指變化之極,《易經.繫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入」,進入。「化」,造化,指非人力可比之化境。「出神入化」指產生神妙,入於化境。後多用於文藝、工藝、技藝等之成就方面,形容其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典源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敘述明宣宗習書法,臨摹古帖,始學趙孟頫,而有遒勁之氣,其書法精能之至,已達「出神入化」之境。按:古來品評書藝,有能品、精品、妙品、神品之分,神品為最高之境界,為神妙至極的作品。後來「出神入化」被用來形容文藝、技藝、工藝等之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