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91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品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遍嘗各種食物,後引申為辨別品評。《周禮.天官.膳夫》:「膳夫授祭,品嘗食,王乃食。」元.馬臻〈西湖春日壯遊即事〉詩三○首之一五:「進餘薇露與流香,散落人間任品嘗。」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
褒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評美惡,定其優劣。[例]不了解事情原委,就不要任意褒貶。
一目十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潁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潁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潁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潁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文帝本紀》、《齊書.河南王康舒孝瑜列傳》則有...
品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評文學、藝術作品的品質與風格。唐.韓愈〈畫記〉:「明年出京師,至河陽,與二三客論畫品格。」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杭縣)人。乾隆進士,由翰林為知縣,後棄官,築隨園於江寧城西,以吟詠為樂,世稱隨園先生。論詩主性靈,品評古今,時有新解。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等。 (2) 蔣:蔣士銓(西元1725∼1784),字心餘,一字苕生,號清容,又號藏園,自稱離垢居士,清江西鉛山人。乾隆進士,曾任翰林編修。工詩古文辭,七言古詩尤勝,與袁枚、趙翼並稱為「江右三大家」。亦精南北曲。有雜劇、傳奇十六種、《忠雅堂集》、《銅弦詞》、《紅雪樓九種曲》等。 (3) 王:王鳴盛(西元1722∼1797),字鳳喈,號禮堂,又號西莊,晚號西沚,江蘇嘉定人。幼從沈德潛受詩,又從惠棟問經義,遂通漢學。乾隆十九年進...
臧否人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褒貶品評人物的好壞。《晉書.卷四九.阮籍傳》:「籍雖不拘禮教,然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南史.卷一九.謝晦傳》:「靈運父瑍無才能,為秘書郎早卒,而靈運好臧否人物。」
標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揭示、品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未過有所通,為謝標榜諸義,作數百語。」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標榜,其文未遂,嶸感而作焉。」
街談巷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文字,我們可以約略想見一群伶牙俐齒的辯士,就駐足在五陵街頭,高談闊論種種風流人物的興衰起落,並褒貶品評其善惡得失。後來「街談巷議」被用來指大街小巷中的談說議論,而且一般用於指稱民間的輿論,如: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序〉文中提到一句俗諺:「街談巷議,倏有裨于王化。」就是說一般民間的輿論有助於君王的施政。
評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估人、事、物的優劣、善惡美醜、或合不合理,稱為「評價」。如:「讀者對這部文學作品有很高的評價。」、「要評價一個人,就必先對他有深入瞭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