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5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喬治亞民俗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區舞蹈名稱。主要的特徵是男子氣概的呈現,形式是以簡單的陽剛動作進行。帕爾查(Partsa)是二十至三十個男性所跳的圓舞,隊形從一個圓圈變換成二個圈。卡爾土里(Kartuli)是以求婚作為基礎模式,是種高雅、有禮貌的雙人舞。達賽拉尼(Dhzeirani)是由八個男人及一個女孩表演的,女孩對所有的人作賣弄風情的模樣,卻不擇其中之一為伴。在婚禮舞蹈中,以歐塞提安瑟門德舞(Ossetian Semed)最為吸引人。克蘇爾(Khessur)是二個男人比劍決鬥的舞蹈。可魯米(Khorumi)意為男人圈,是種戰鬥舞。而梅克賀德-魯里(Mekhed-ruli)是種模仿騎馬者用哥薩克人的軍刀砍殺敵人的舞蹈。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的、次一等的。如:「亞軍」、「亞熱帶」、「孟子亞聖」。
亞洲的簡稱。如:「東南亞」、「亞太地區」、「歐亞大陸」。
發語詞。同「阿」。如:「亞爹」、「亞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如:「喬木」、「喬松」。
假裝。如:「喬裝」、「喬扮」。
喬遷:祝賀人搬家或升遷的賀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研究。如:「治學」、「治經」。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經營。如:「治產」。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踐踏。如:「赴湯蹈火」、「重蹈覆轍」。
遵循、實行。如:「循規蹈矩」。
頓腳、跳動。如:「手舞足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朝拜的儀節。《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元祐元年復得疾,詔朝會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種藝術形式。為人體配合音樂或節奏所作的各種動作。以有韻律的動作表達人內心的思想情感,並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
民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百姓的風俗習慣與傳統,包含建築風格、日用器物形式等物質文化,以及民間故事、俚語、宗教儀式等非物質文化。《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文明小史》第一回:「湖南永順府地方,毗連四川,苗漢雜處,民俗渾噩。」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