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多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指諸多事端,後用以比喻不安定的狀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紅樓夢》第一六回:「正值鳳姐近日多事之時,無片刻閒暇之工。」
2.多管閒事。《文明小史》第三回:「有些歡喜多事的,不免在茶坊酒店裡散佈謠言,說大人把永順一府的山,通統賣給了外國人。」《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倒是我多事,不該來惹這婆子口舌!」
多事之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很多事變的時候。多用以形容國家不安定。《水滸傳》第八六回:「汝等文武群臣,當國家多事之秋,如何處置?」《封神演義》第七一回:「今當國家多事之秋,不思報本,以分主憂,而反說此貪生之語。」
多事逞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諷人故意生事以顯露自己的才幹。《紅樓夢》第六五回:「究竟也無可管,不過是按例而行,不像他多事逞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變故。如:「多事之秋」、「平安無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豐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諒、友多聞。」《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多才豐藝,強記洽聞。」
心照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心裡明白,不必言語說明。[例]他們倆共事已久,許多事往往心照不宣,自然能彼此配合處理。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以來。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秦漢而還,多事四夷。」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放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1>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2>之前,有金人3>焉,三緘4>其口,而銘5>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太公金匱》。 (2) 陛:臺階、階梯。 (3) 金人:金屬鑄成的人像。 (4) 緘:音ㄐ|ㄢ,閉。 (5) 銘:刻鏤。〔參考資料〕 《太公金匱》(據《意林.卷一》引)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