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尊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敬推崇。《左傳.僖公五年》:「諸侯盟于首止」句下晉.杜預.注:「齊桓行霸,翼戴天子,尊崇王室。」《明史.卷三.太祖本紀.贊曰》:「昭揭經義,尊崇正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敬、重視。[例]尊崇、推崇、崇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重。如:「尊敬」、「尊崇」、「尊師重道」、「敬老尊賢」。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這句成語,就從王柏文中「訛以傳訛」演變而出,指將不正確的訊息繼續傳播下去。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世嫉俗」原作「憤世嫉邪」。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朝河陽人。尊崇儒術,排斥佛老,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各種體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個性耿直,直言極諫,因而一再的被貶官,但不論治理那個地方,總是留下很好的治績,深受百姓愛戴。在宦海上的浮沈,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常讓他有志不得伸,因此藉著文字,把志向和生命發揮到極致,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實的思想內容,一掃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
一絲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絲不苟」的「苟」有輕率、隨便的意思。所以「一絲不苟」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有許多和「不苟」組合而成的詞語,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談」、「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恭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事求是」是東漢班固在《漢書》裡用來形容河間獻王劉德的話。劉德是西漢景帝的第三個兒子,被封為河間王,卒謚獻,故後人稱之為河間獻王。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焚書後,古代書籍幾乎毀滅殆盡,劉德經常派人向民間訪求,因此蒐集到不少先秦時代的珍貴古書,與朝廷藏書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術,勤於修習禮樂,治學嚴謹,所以班固稱許他道:「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到了唐代,學者顏師古曾注解「實事求是」說:「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由此,我們知道,劉德在做學問時,必定依據掌握到的事實為根據,以獲取正確的結論。後來「實事求是」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指做事切實,加求真確。。
疾風勁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 (2) 霸:王霸(?∼西元59),字元伯,漢潁川潁陽人。少為獄吏,後追隨劉秀,屢立戰功。 (3) 潁川:郡名。秦朝設置,漢、晉均沿置,轄境約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漢治陽翟,即今河南省禹縣治。 (4) 逝:離去。 (5) 驗:證明、確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銚期王霸祭遵列傳.王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尊崇。[例]尊重、敬重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