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導匡正。如:「他們為了導正社會上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做了許多的努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寺廟裡擠滿了進香祈福的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領。如:「引導」、「導向」、「教導」、「指導」、「導航」、「嚮導」。
啟發。如:「開導」。
傳送、接通的。如:「導電」、「導管」、「導火線」。
有開啟、引領作用的。如:「導言」、「導論」。
導師:在一個班級中,指導學生讀書和做人處事的老師。
導演:指導電影拍攝或排演戲劇的人。
不著痕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留任何形跡。[例]老師常不著痕跡的導正我們的缺失。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懇切真摯的態度,有耐心的勸告他人。[例]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犯規的學生,希望能導正他們的行為。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的身心問題引啟社會大眾的關注,教育主管當局及學者們也高度重視問題的所在,並積極尋求解決的對策,以期導正脫序的社會現象(註3)。對生命最大的傷害莫過於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自殺人口中,自殺死亡是10-24歲年齡組的第二大死因(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un 20, 2012)(註1),而在我國,鑑於近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榮興,社會繁榮富庶,人民物質生活豐裕,然而在精神內涵、心靈充實方面,卻有相形低退的現象。而在多元價值盛行且快速變動社會,極易迷失自我,導致人心疏離、道德淪喪,以致違法亂...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學習者如能以明顯反應確示,會使學習者學得較好。教師對學生之反應最好立即回饋,或是改正其錯誤後再教導正確內容,老師之立即回饋能激發學生更上一層樓之學習動機。6.E:評量(Evaluate):評量為整個模式之最後步驟,包含:(1)對教學過程之評量:即在探討教學目標是否達成(2)對學習者之成就評量:學生是否學的了他們應學之知識與技巧(3)對教學媒體、方法及教學者之評量:教材、媒體及教法的是否合宜,可從學習者之反應及班級氣氛得知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ASSURE教學模式英文關鍵字:ASSURE Model of Learnin...
合作學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方面,而合作正是社會所迫切需要的;2.合作學習可促進全體學生學業上的學習成效,進而培養健康之心理,導正當前教育之缺失。目錄1 教學原理2 教學過程3 模式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教學原理1.異質分組2.積極互賴3.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4.評鑑個人學習績效5.人際技巧6.團體歷程 教學過程1.教學前之準備:(1)決定小組人數(2)進行學生分組(3)分配組內角色(4)安排教室空間(5)準備教材2.教學實施:(1)說明學習任務(2)說明成功規準(3)建立積極互賴(4)設計個別績效評鑑(5)指出期許之合作行為(6)進行合作學習教...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頤,故後人常以「程朱學派」稱之。典源摘自朱熹寫給張欽夫的書信,內容提到關於心性方面的修養工夫:若要導正心性,則必須循著致知、誠意的次序,從中下功夫,才能達到「心無時不虛」的境界;如果可以一直在這方面努力,就可以常存此心,如此則動靜如一,不偏於任何一處。程顥也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從身體力行中體會並且得到樂趣,到達此一境界後,就不必害怕無法把持心性。朱熹贊同程顥所言,認為要能如此下功夫,才是真正不會被推翻,沒有任何破綻、缺點的真理。典源又見《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內容則是表述伊川先生(程頤)主張的「性即理也」以及橫渠先生(張載)所主張的「心統性情」二句理論深遠,是永遠不會被推翻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