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氣、發怒。《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陳留王奐》:「吳將呂興因民心憤怒,又承王師平定巴蜀。」《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劉銖尸棄于市,軍士憤怒,有碎磔其肉以餧犬者。」
憤怒痙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小兒常見病症。在大哭後會突然停止呼吸、臉色發紫、失去意識而引起全身痙攣,持續時間在一分鐘以內。神經質和過分受到呵護的幼兒易患此症,隨著年齡增長便會自然痊癒。
憤怒的年輕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50年代盛行於英國的一種文學運動,當時的參與者被稱作是憤怒的年輕人,起源於約翰奧斯本(John Osborne, 1929-)的劇作《怒然回首》(Look Back in Anger, 1956)。當時的劇作家相繼抱怨國家社會的方針,尤其他們以「校友」網絡做為號召,聯合那些畢業於牛津及劍橋大學、並且擁有「上流社會」的腔調的人。主要倡導的劇作家有奧斯本、阿諾德韋斯克爾(Arnold Wesker, 1932-)、約翰阿登(John Arden, 1930-)、約翰懷廷(John Whiting, 1917-1963)、布蘭登貝漢(Brendan Behan, 1923-64),以及撰寫《蜜糖...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憤、生氣。如:「怒嗔」、「憤怒」、「惱怒」。《淮南子.天文》:「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唐.杜甫〈石壕吏〉詩:「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憤怒的情緒。如:「惱羞成怒」。《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
1.氣憤的、憤怒的。如:「怒氣衝天」、「怒火攻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心中不滿而動怒、生氣。如:「憤恨」、「憤怒」。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
儼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矜莊的樣子。《三國演義》第七九回:「畫雲長儼然上坐,龐德憤怒不屈,于禁拜伏於地,哀求乞命之狀。」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如:「看完電視新聞所報導的虐待動物案,大家不覺地義憤填膺。」也作「義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激憤、憤怒。[例]憤慨、慨切、慷慨激昂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孑然一身」源自「孑然」一詞,見於三國吳陸瑁進呈孫權的奏章。三國魏明帝時,遼東太守公孫淵謀反,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為顯示合作的誠意,故遣使赴遼東。但孫權此舉,卻反使公孫淵害怕會立刻引發魏國來攻,於是變節,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至魏。孫權得知公孫淵背盟,大為憤怒,打算親自帶兵征討公孫淵。當時丞相陸遜之弟陸瑁以為不妥,上書勸阻道:吳與遼東距離遙遠,軍隊長途遠征,必然疲憊,恐怕難以取勝。況且公孫淵與魏國的關係不明,要是到時候魏國發兵來援,戰勢將更加不利。又即使公孫淵「孑然無所憑賴」,手下人馬因畏懼征戰,四散奔逃,則將導致以後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陸瑁文中,「孑然無所憑藉」一語是指公孫淵無外援...
因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5>,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注解〕 (1) 怒笞:因憤怒而體罰。笞,音ㄔ,用鞭杖或竹板抽打。 (2) 偃:音|ㄢˇ,停止。 (3) 饐死:食物阻塞咽喉,無法呼吸而死。饐,音|ㄝ,同「噎」。 (4) 悖:音ㄅㄟˋ,荒謬無理。 (5) 然:表示比擬的語助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