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招收、網羅。《荀子.君道》:「人主欲得善射,射遠中微者,縣貴爵重賞以招致之。」《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此人若招致而來,與二位先生一談,纔見出他管、樂的經綸,程、朱的學問。」
2.引起、導致。《後漢書.卷五一.陳龜傳》:「呼嗟之聲,招致災害,胡虜凶悍,因衰緣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引。如:「招致」、「致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來、導致。如:「招致」、「招禍」、「招蜂引蝶」。
黔驢技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咬死了。」作者認為如果驢子不顯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縱使再凶猛也會因為心存懷疑和畏懼,不敢對牠怎樣,而招致大禍臨頭;同理可證,人如果技能拙劣卻還要逞能,結果亦將招致失敗。後來這個故事濃縮成「黔驢技窮」,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
東施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生搬硬套,邯鄲學步辨似: 「東施效顰」及「邯鄲學步」都有模仿他人不成的意思。 「東施效顰」側重於招致反效果;「邯鄲學步」側重於連原有的都喪失掉。 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 辨似例句 ○ ㄨ 她的歌喉並不好,偏喜歡模仿鄧麗君唱歌,真是~,自暴其短。 ㄨ ○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生搬硬套,東施效顰辨似: 「邯鄲學步」及「東施效顰」都有模仿他人不成的意思。 「邯鄲學步」側重於連原有的都喪失掉;「東施效顰」側重於招致反效果。 邯鄲學步 東施效顰 辨似例句 ○ ㄨ 學習本是一件好事,但應掌握自我特色,不可全盤硬套,否則猶如~,最後連自我都忘了。 ㄨ ○ 他以為把名畫拿來模仿,就會成為大家;但往往是~,徒惹人笑。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置可否」就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為尚書禮部侍郎衛膚敏所撰寫的墓誌銘中,憶及衛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陳朝政紊亂的原因,就在於大臣們:「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指眾臣為了怕違背皇帝的心意,對於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見,以致於不管對錯都放任行之,終於招致災禍。其中「無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表示沒有意見的樣子。後來「不置可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就是用兵的方法。這兩句話說的是:在戰爭中,用兵沒有做好防備的人一定會受傷,用盡全部兵力的人一定會招致滅亡。 「黷武」則是出自《後漢書.卷七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劉虞》,根據記載,節度使劉虞對公孫瓚原本就有些不滿,後來又因為兒子劉和在公孫瓚陰謀下被袁術扣留做人質,仇怨就更深了。公孫瓚雖然幾次和袁紹交戰都吃敗仗,但還是持續出兵攻打,劉虞一方面擔心他用兵無度,任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怕他勢力過大掌控不住,所以不讓他再度出兵。就這樣兩人結怨愈來愈深,最後劉虞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兵敗,被誣陷想要謀反而遭處斬。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窮兵黷武」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恣意運用兵力,發動戰爭。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河間獻王德1>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2>,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3>,加金帛4>賜以招之。繇是5>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6>,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7>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者)〔多〕從而游。 〔注解〕 (1) 河間獻王德:劉德(?∼西元前130),西漢景帝第三子。景帝前二年立為河間王。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