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 - 教育百科
ˋ
ˇ
ˋ
˙
ˇ
ˇ
ˋ
ˋ
˙
  • 漢語拼音 jiè mǐ xià de guō , tǎo mǐ xià bù de guō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mǐ xià de guō , tǎo mǐ xià bù de guō
解釋:
(諺語)借來的米,因遲早要歸還,故可煮來吃;討來的米,吃了就得終生感恩,故不可以下鍋。指有借有還的事不必太放在心上。如:「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大家朋友一場,這點錢改天再說。」《崇禎本金瓶梅》第三一回:「你且得手使了,到明日做上官兒,慢慢陸續還他,也是不遲。常言俗語說得好,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的鍋。哄了一日是兩晌。何況你又在他家曾做過買賣,他那裡把你這幾兩銀子放在心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