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化促發力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strumental Imperatives of Culture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英國功能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slaw Malinowski, 1884~1942)提出了「文化促發力」的理論,認為「文化促發力」是文化的主動力,這些主動力促成了文化進一步的組成並加強其精密度。尤其是在一個社群中,人的生物慾求,應該得到滿足。一種文化能夠昌明、發展及延續,有助於使人的精神欲求獲得滿足。這些都可稱為「文化促發力」。
  主要的文化促發力有三:(1)經濟組織:做為促進文化進步的後盾;(2)法律:做為文化保持的支撐力;(3)教育:做為文化進步的引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化促發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