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掯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kè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èn
解釋:
[動]
1.刁難。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還寺,所定夫來索金加添,余不許。有寺內僧欲行,余索其定錢,仍掯不即還。」
2.威逼、脅迫。《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皂絲麻線,要勒掯我同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壓迫、脅迫。《彙音寶鑑.經上上聲》:「掯,壓迫之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我自半路遇見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皂絲麻線,要勒掯我同去。」《元曲選.看錢奴.第二折》:「我罵你個勒掯窮民狠員外。」

2. 刁難。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還寺,所定夫來索金加添,余不許。有寺內僧欲行,余索其定錢,仍掯不即還。」《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以後米麵柴薪菜蔬等項,須是一一供給,不許掯勒短少。」

注音: ㄎ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