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多元處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ulti-Processing
作者: 莊志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多元處理基本上可視為多元程式(multi-programming)的變形。當系統有多個處理器(processor)時,在同一瞬間(simultaneously)可以有多個程式在執行。多元處理是因應多處理器架構而發展出來的執行模式,可進一步提高系統在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throughput)。
  擁有多元處理能力的作業系統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非對稱式(asymmetric)處理,另一類則是對稱式(symmetric)處理。利用非對稱式處理模式時,將有一個處理器專門執行作業系統的核心程式,而其他的處理器則執行一般使用者層次的程式。這種處理模式的好處是,作業系統的核心不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即可移植到多處理器,但問題是大部分的應用程式均大量地使用到作業系統核心所提供的服務,因此,專門執行作業系統核心的處理器會特別的忙碌而成為系統的瓶頸,而其他的處理器則因大部分的時間在等待作業系統核心而閒置。
  對稱式的處理模式則將所有處理器的地位視為同等,不僅都可以執行使用者層次的應用程式,也都可以執行作業系統核心的程式。因此所有處理器均可發揮較高的使用效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多元處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